胶东在线10月18日讯 近日,烟台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烟台要围绕建设“最佳观光和休闲度假城市”总目标,加快旅游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及旅游新业态,促进旅游与第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意见》指出,烟台将整合开发海滨及海岛旅游资源,加快推进长岛生态旅游度假岛开发建设,全面启动芝罘岛、养马岛、崆峒岛等岛屿开发建设,加快推进芝罘湾港区邮轮码头、太平湾等45处旅游码头建设。发展邮轮游艇旅游,开辟烟台市区至崆峒岛、养马岛等地的海上旅游航线,积极开发至日、韩邮轮运输市场。发展休闲渔业,推动以休闲垂钓、渔家乐和观赏鱼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渔业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打造“渔夫垂钓”休闲渔业品牌。到2020年,建成国内知名的海钓场3处以上,市级以上休闲渔业基地20处以上。抓好海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9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支持蓬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长岛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全域旅游产业集聚区。
烟台还将促进旅游与第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实施《烟台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打造以葡萄酒庄为龙头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抓好北部百公里海岸葡萄长廊、南部百公里山地葡萄长廊、环城葡萄酒庄休闲带和山地葡萄酒庄休闲带建设,到2020年,形成100多个具有地域特色的葡萄酒庄。
全市将鼓励“公司+合作社+农户”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推出一批精品农家乐、田园民宿,推动乡村旅游向标准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到2017年,各县市区建成1—2处集中连片发展的乡村旅游区,全市发展10个特色旅游小镇、30个旅游特色村、1000户乡村旅游品牌经营户。推进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大南山等山林资源开发建设,发展健身休闲产品。开发水体休闲旅游,打造水上休闲运动基地、水利工程体验等旅游产品,推动以旅促水的产业融合发展。
在促进旅游与第二产业融合方面,烟台将深度挖掘黄金文化和红色文化,打造集黄金设计、工艺流程展示、工作场景体验、休闲购物、实景演艺等于一体的黄金旅游精品。鼓励毛笔、玉雕、面塑等传统工艺品制作企业利用生产工艺、产品生产过程等资源,开发旅游产品。
到2018年打造20条特色休闲街区,培育一批特色店、休闲娱乐中心和休闲综合体。促进体旅融合,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体育旅游消费、体育赛事观赏、体育运动培训等项目,承办具有影响力的海上体育比赛、国际武术比赛、攀岩比赛、马拉松比赛等重大体育赛事,积极开展游艇、帆船帆板等水上休闲运动,促进旅游与第三产业融合。
此外,《意见》中规定,烟台鼓励利用闲置房源通过“托管”服务等方式,发展异地养老,推进养老养生基地建设。发挥优势医疗资源,支持疗养院、自然疗养区、度假酒店等开发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医疗旅游项目。建立具有烟台特色的研学旅行体系,培育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设计开发胶东红色文化、葡萄酒、乡土文化、海洋科考、航空航天、核电等研学旅游产品。推进温泉旅游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山地温泉、养生温泉项目,丰富温泉项目业态,强化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拉长温泉旅游产业链。加快推进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积极发展低空、滑雪旅游产品,发展旅游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