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小荣
近年来,宁都县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为依托,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增加群众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脱贫步伐的突破口,打造了一批集生态、文化、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镇,在精准扶贫的进程中,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新路子。
科学规划,让旅游强起来
“这是正宗的野芹菜,刚从小溪边采摘回来的。”10月6日,小布镇农家乐经营者吴传寿给客人介绍着菜名。“生意最好时,一天能接待100多位客人,一天就能赚几千元。”吴传寿说。
“几年来,政府不仅为我们改建了土坯房,修缮了红色旧址,打造了生态茶园,兴建了观光道、休闲广场……今年,我们镇更是荣获‘江西省十佳旅游小镇’的称号。”谈起小布镇的发展,当地群众颇为自豪,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该县坚持长远规划、顶层设计、科学布局,依托丰富的红色遗存、民俗风情、绿色生态等文化旅游资源,按照“统筹规划、创新机制;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突出特色,打造精品;资源共享,开放合作;保护利用,有序发展”的基本原则,把小布镇建成一个集红色文化体验、民俗文化感受、生态文化观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精心呵护,让乡村美起来
沿着蜿蜒伸展的乡间公路,穿过群山,一个山清水秀、古祠林立的美丽村庄展现在笔者眼前。田埠乡东龙村,这个贫穷闭塞的千年古村落,如今以“全国景观村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的姿态喜迎八方来客。
“你可能不相信,5年前我们村连一座像样的厕所都没有,乱堆的垃圾比人还高,许多游客高兴而来,败兴而归……”村民李开生说。
近年来,宁都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契机,大力实施改水、清塘、修路等环境工程。同时,为避免“千村一面”,实现“一村一景一特色”,宁都努力突破窠臼,强调突出自然特色,维护原有村庄形态,既节省资金,又传承文化。
农旅结合,让百姓富起来
“我们这环境干净整洁,交通便利,加上天然的翠微峰美景,是一个生态休闲的好地方。现在来宁都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了。”竹窄乡绿蕾生态农庄老板陈洪生高兴地说。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壮大,许多宁都百姓收获到旅游带来的“红利”。
不能守着美景受穷。旅游扶贫工作是宁都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该县突破景村“界线”,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开发,引导农民发展脐橙、油茶、苗木产业,让荒山重披绿装。同时,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种植四季果蔬、养殖生态鸡、鸭、鱼,兴办农家乐,游客在此不仅可以品尝美味,还可以体验采摘、垂钓的乐趣。
随着宁都乡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壮大,“宁都三黄鸡”、高山茶油、“虎蛙稻”等土特产也日渐畅销。据统计,截至9月底,宁都县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1亿元,带动超过2万贫困户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