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星期一

29年前她的几句鼓励和安慰改变了他的一生

来源:大河网 编辑:颜学辉

记者贺笑天刘瑶

本报讯几句关心,一些鼓励,一点善意的释放,不经意间也许就能改变人的一生。昨天,一幕跨越近30年的感恩就真实上演:他有残疾却笔耕不辍,她善良负责关心弱者,在他住院期间,她的几句鼓励和安慰成为他日后奋进的力量。

护士“我真觉得没做啥”

10月17日下午,郑州人民医院中央保障中心的董梅正在工作,突然被同事叫了出去,而外面等着见她的两位男士她却不认识。其中一位中年男子,看到她就激动不已,连称“恩人”,忙不迭地道谢。这是咋回事儿?

话说开了,久远的记忆慢慢浮现,董梅回想起来,1987年,刚刚参加工作的董梅进入医院做了一名护士。一天,一位来郑州治病的驻马店小伙子,引起了她的注意。小伙子叫陈健,十几岁的样子,瘦弱得很,因为小儿麻痹腿部落了残疾,家境不好,又要给父亲看病,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就走了。

当时,董梅看到陈健虽然因为身体原因很自卑,但特别热衷写写画画。“我很欣赏他的勤奋,就说了一些鼓励他的话,具体内容我也不记得了,无非是‘天道酬勤’之类的吧。”

没想到出院后,这个小伙子托人给董梅写来一封感谢信。回信后,俩人就开始了书信交往。虽然数量不多,可也持续了近十年时间。董梅说,每次来信她都能得知陈健的进步。

后来,因为搬家、换科室等变动,董梅和陈健断了联系。没想到,这个执着的小伙儿没有放弃寻找她。

董梅很感慨:“我真觉得没做啥,没想到对他的影响那么大。”

感恩“她改变了我的人生”

昨天下午,大河报记者联系上陈健时,他刚回到驻马店正阳老家,整个人还沉浸在见到恩人后激动的心情之中:“是她改变了我的一生,这次终于见到了大恩人。”

1987年,陈健的父亲患上胸膜炎,来到郑州第五人民医院(现郑州人民医院)看病,当时父亲专门带上陈健,想着顺道把他因小儿麻痹致残且内翻的左脚做个矫正手术。“家里条件不好,就带了800块钱,俩人看病,根本不够。”陈健说,当时父亲没看病,直接给他办了住院手续,在等待手术的日子里,他喜欢躺在病床上看书、写作。

当时,一位在医院进修的老乡,把董梅介绍给他认识。“她也喜欢文学,以后看书了可以向她借。”

“在董梅的鼓励下,我坚持读书、写作,后来在乡政府干宣传工作,很努力很勤奋,所以写信的时间少了,不过每年春节,我都会给董梅寄明信片。”陈健说,他因为表现优秀,又被调至正阳县卫计委工作,2000年初,给董梅寄明信片时,没能收到她的回信,打电话也找不到人,就失去了联系。

直到今年10月17日,由于陈健行动不便,其哥哥来郑州办事,专门捎上陈健,帮弟弟圆梦。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