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支付的市场地位正在获得监管层的认可。昨天,有消息称,根据央行要求,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已于近期下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此前已有央行文件确认二维码支付与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业务补充。这是央行自2014年3月份叫停二维码支付后首次官方表态。
近日,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这是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维码支付以后首次官方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
两年前央行曾叫停
2014年3月,央行发函叫停支付宝和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当时,央行在公函中称,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目前,将条码(二维码)应用于支付领域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撮合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
虽然央行已经表态,但二维码支付并未真正销声匿迹。2014年年底,经过技术上的改进,部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着手研究二维码支付。近年来,随着支付宝和微信付款的普及,二维码支付已经被大家广泛接受,甚至连街边的水果摊也可以用二维码支付买单。
央行要求规范二维码支付行业标准
市场日渐成熟,监管也不能缺位。据了解,7月26日,央行结算司曾下发文件给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银联,对条码支付监管原则及要求发布了告知函。
函件称,线下条码支付具有进入门槛低、便捷等特点,适用于对传统POS收银成本敏感的小商户的日常小额交易,定位于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的有益补充。因此,为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依据其业务实质,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支付机构、使用银行账户还是支付账户,均应按照交易验证安全等级的不同,统一通过交易额度进行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
央行要求支付清算协会在前期相关工作基础上,按照要求,会同银行卡清算机构、主要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出台条码支付行业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并在个人信息保护、资金安全、加密措施、敏感信息存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