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星期四

演艺经典原版重唱将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来源:大河网 编辑:张坷

大河网讯 (记者 莫韶华)“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铿锵有力的合唱迸发而出,满满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伴随着跳动的音符,一首荡气回肠的《四渡赤水出奇兵》展开了一幅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丽画卷。

10月20日上午,记者在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排演厅感受到了200多位乐手和歌唱家对经典红歌的出色演绎。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了“河南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由河南歌舞演艺集团联合河南理工大学共同举办的“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交响合唱音乐会”将于明晚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上演。

80年来,长征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宝贵财富,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民族意志的集中表达,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长征精神激励着、影响着几代人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51年过去了,《长征组歌》的许多唱段家喻户晓、传唱至今,历久弥新、经久不衰,让我们的心灵收获着强烈的感动和震撼。在这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的是真正的激情和最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相关稿件:传唱长征组歌 传承长征精神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交响音乐会21日唱响河南艺术中心

经典永不过时 力争恢复原版

为了尽量把握好基调,作为此次演出的统筹,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合唱指挥,青年独唱演员许梦浏览了很多资料,查看了大量老艺术家的作品,了解歌曲的创作过程和伟大意义。“从整体上把控演唱的情绪和感情,每唱一次,都是一次温故知新的过程,是对长征精神的再理解和再学习。此次演出从演唱版本到舞台服装,再到精神面貌,我们都尽量将经典原版进行恢复。作为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我们虽然可能无法将经典的东西完全解读,但是会努力找到正确的状态。”

他说,“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年轻人缺乏认真、努力、拼搏的精神,我们需要真正的理解红军精神,将这种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世世传唱!”

这次活动任务重,时间紧,一个月前,河南歌舞演艺集团的乐手和歌唱家们接到任务后,迅速展开排练,河南理工大学的师生们在只有5天时间排练的情况下力争将对作品重新塑造。

传唱《长征组歌》培养当代学生的民族精神

为了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河南理工大学的师生们积极参与到演唱中,为了确保此次演出完美呈现,在只有5天训练时间的情况下,50多位师生加班加点,克服诸多困难,“连着几次彩排下来,不少同学们站的膝盖都弯不了了,但大家一致认为,要用长征精神唱响《长征组歌》!”

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马安平说,“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对学生们进行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现在的学生条件优越,缺乏民族精神。希望大家真诚的参与进来,在思想上、行动上形成高度的认识,感受红军长征的红色精神,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专业团体 打造河南的经典

只为这部历久弥新的组歌能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感召人们。

“我们这代人是听着长征歌曲长大的,我们希望以合唱的形式来传承长征精神。”作为重要曲目《四渡赤水出奇兵》的领唱,河南省歌舞演艺集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二级演员薛青介绍道,“在红军胜利80周年之际,全国上下包括河南各个省直单位都在传唱经典歌曲,但是我既然排练了《长征组歌》,就抽调了许多优秀的歌唱家参与进来。作为河南演艺界的专业团体,我们力争做到演绎经典,力争成为河南的经典,给河南各企业做个典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已伴随几代人的成长,在熟悉的旋律中,闪烁的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唱出的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信仰。让我们期待明天晚上河南艺术中心的精彩演出,将不怕牺牲、敢于争锋的红军精神永存心中!

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被誉为是我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等部分。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作为对那一历史壮举的形象展示和艺术再现,《长征组歌》以深刻凝练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讴歌了红军历尽艰险、终获胜利的革命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