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慧
游客需求的新动向是什么?智慧旅游有何新发展?昨日上午,浙江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周玲强做客“全域旅游发展”专题培训班,以《如何用智慧旅游引领生态旅游创新发展》为题,结合国内智慧旅游经典案例,对我市智慧旅游发展给出参考建议。
讲座开篇,周玲强以杭州西溪湿地、杭州西湖雷峰塔为例,分析了旅游产品供给与设计的重要性。“游客往往具有求新求异的旅游动机,一成不变的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会不断下降,因此如何实现旅游产品的创新是旅游目的地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周玲强说,当前,游客体验需求的新动向是求新求异、个性飞扬、省时高效与即时定制、价格敏感依旧、即时分享、深度体验。
周玲强说,自助游、自驾游成为新兴旅游方式,这就使得多梯度量身定制旅游线路与产品成为旅游规划者的新任务。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出游决策会越来越随机,决策与出游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对于“等待”的容忍度越来越低,省时高效的游览体验更加受欢迎。
“与以往‘走马观花’的旅游方式相比,目前游客更加注重景区的深度游览,尤其是文化的体验。”周玲强认为,景区互动方式关系到游客景区体验程度的深浅,是展示景区文化的关键,对于文化遗产类型的景区尤为重要。
自助入住/退房系统、vip客人自动提示服务系统、会议/宴会统计系统……周玲强以杭州“智慧旅游”顶层设计为例,讲授了智慧旅游的诸多新发展,智慧景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具有可视化、实时化、多屏化、智能化和可延伸等特点。
如何探索全域旅游发展道路?周玲强认为,应当建立超越“门票经济”发展旅游的思路,树立跳出门票窠臼吸引游客的大旅游理念,这是舍“小钱”挣大钱之举。例如,杭州免费开放西湖景点,引发了各地游客到杭州旅游的热潮。不但到杭的游客人数大幅增加,而且逗留时间也不断延长,综合花销持续增加,带动了景区乃至杭州市宾馆、餐饮、交通、零售、会展、通信等行业的迅速发展。
周玲强分析道,旅游产业链效益约为门票价值的7倍,包括食宿、交通、购物及间接创造的社会财富。如果游客门票消费1元,那么用于其他消费支出则在7元左右,门票收入仅是整个旅游产业链效益的15%。门票免费必然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并延长游客在城市的逗留时间。在此期间,游客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远远超过门票价值,85%的旅游“后期效益”远远大于15%的门票效益。“在探索全域旅游发展道路上,景区不应该再把眼光紧盯在门票上。”周玲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