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春10月21日电 (郭佳)“随着东北亚区域各国经济互补性不断增强,区域合作更加活跃,国际经济争端也时有发生,因而,对法律领域的需求也不断增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鸣起21日在吉林长春说,对此,各国应加强法制交往,推进区域法治一体化建设。
当天,第四届东北亚法律论坛在长春举行。本届论坛以“加强区域法律合作,开创东北亚新未来”为主题,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的百余位法律界专家与会,共同探讨如何为区域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供法律支撑和保障。
论坛首日的议题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中国、日本、韩国、蒙古国、俄罗斯的专家纷纷解读了本国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新政策和法律保护机制。专家认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是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中的活跃因素,同时,也最容易跨越地域限制产生国际经济争端。
日中法律家交流协会会长山岸宪司表示,“虽然在解决争端方面,各国的法律制度有差异,但是最终目标却是相同的。”他提出,各国除增进法律制度了解外,还应尽快确定国际司法协助关系,帮助国际经济争端的解决。
中国最高法国际合作局司法协助处处长曾朝晖对此表示肯定。曾朝晖说,中国目前已经与韩国、蒙古国等国家签订了多个双边司法协助条约。随着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加深,扩大双边司法协助范围也变得迫切起来。
在当天的论坛上,“东北亚高端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东北亚法律研究中心”正式落地吉林大学,以期为东北亚各国法学、法律界直接的务实合作搭建新平台。
据了解,本届论坛为期两天,讨论议题还包括“新安全格局下的国际经济争端解决”、“金融市场管理法治与区域合作”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