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联合融媒体网主办,网信舆情承办以“网络虚假信息治理与法治发展”为主题的专项研讨会在北清大总裁俱乐部举行。公安系统、法院系统有关部门、新闻传播与法律界专家、经济界等领域专业人士出席了会议,会议旨在通过解读7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探讨网络虚假信息的治理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研究员、融媒体网CEO王一鸣主持,王一鸣表示:“当前,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网络信息社会正在全面到来,并将在未来的几年向着纵深发展,网络社会的制度、规则、秩序正处于激烈的冲突与博弈中。因此,网络信息治理也变得更加重要,尤其是泛滥的网络虚假信息治理工作越来越突出”。
泛滥成灾的网络虚假信息,损害了谁?
“网络作为信息制造、发布、交互的最大平台,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许多网络虚假信息也借助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受众多的特性,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并泛滥成灾。”这是在专项研讨会上,众多专业人士达到的一致观点。因此,对泛滥成灾的网络虚假信息治理已经成为当前网络社会的燃眉之急。
清华大学王君超教授分析网络虚假信息大行其道的解决方案时提出了解决机制问题,即从新闻信息发布机制、应急处理机制、消除机制三方面着手,提出依法治谣、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网络善治的观点,同时指出,加强网络信息治理不能弱化舆论监督。
网信舆情联合拓尔思、智慧星光,通过大数据统计发现,网络虚假信息的受害主体很多是一些政府官员、名人、企业、组织机构,虚假信息常常给受害主体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会议上,嘉宾们讨论了几个典型的网络虚假信息案例。
“一扫光”休闲零食兼“UCC”国际洗衣负责人列举了“一扫光”“UCC”的舆情案例,自2015年7月至今,长期受到没有正规来源、匿名发布、重复发布,没有实质内容,以口头攻击为主且未提供任何证据的负面信息攻击。一扫光已向上海公安局宝山分局申请立案,律师分析认为,此案涉案人员涉嫌非法经营罪、幕后指使人员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
网络虚假信息模式不只一种,且泛滥成灾,这些虚假信息都严重的损害了被害主体的形象,对被害主体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