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3 星期日

长江大桥移交后连夜养护 补坑塘铲痈包让桥面平整

来源:中国江苏网 编辑:林峰峰

8月5日,“既然已经移交到南京了,我们就有责任第一时间把长江大桥管养好!”前天上午,南京市政府与上海铁路局正式签订长江大桥公路桥移交协议,安全运营48年的长江大桥公路桥正式回归南京。前日晚间10点不到,第一次踏上大桥公路桥,用手中工具完成养护的南京公路管理处桥梁隧道管理中心施工人员甚至有了些小激动。

当天晚间10点半,当记者从长江大桥北面登上大桥时,路政和养护人员早已在现场忙碌起来了。负责此次管养维护的南京公路管理处桥梁隧道管理中心的黄华告诉记者,由于大桥车流量大,出于安全和有效考虑,有关路面的养护作业必须在夜间车流量小的时段进行。记者在现场看到,养护过程中,穿着反光背心的养护和路政人员首先用锥筒隔离出机动车道最中间的一股车道,然后由一辆带着醒目警示灯的黄色养护车开路,两辆小型货运卡车和10名养护工紧随其后,开始人工养护作业。

每当发现路面有坑塘和痈包现象,引导车就会停下,养护工人先用电动镐把痈包凿碎,然后铲平。接着把路面坑塘里的灰尘洗净,喷上易于融合的油性物质,再铺上沥青冷补材料。最后再由养护工人用平板振动夯将路面修补平整。这一套流程结束,桥面行驶的平整度和舒适性就会好很多。道路经反复碾轧会出现坑塘现象大家很容易理解,至于很少听说的痈包现象是怎么回事呢?

“痈包现象的产生主要在夏季,温度最高的时候,桥面温度可以达到五六十摄氏度,持续的高温下,沥青多多少少都会发生软化变形。因为长江大桥每天的通行流量太大,材料疲劳得不到缓解,就会因碾轧产生向外溢出的凸起部分。”跟随施工队沿路巡查路面情况的黄华解释说,这些凸起如果不及时清除、熨平,等温度降下来后形态就会固定,数量多了自然导致行车不平顺。

记者注意到,在这支车队的后面,还有另一列作业车队,大约15名养护工。他们的任务是清理桥面管养后产生的垃圾。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长江大桥车流量大,再加上雨雪天气的坑洞修补多用冷补材料,而路边沉积的都是恶劣天气散落的冷补材料边角料,积少成多,慢慢就会在人行道旁沉积一些凸出的黑色物质。在铲掉这些沉积物后,记者发现露出的快车道边缘大约要明显比正常路面低。

“这是不是大桥建设之初提前预留的排水设施?”对于记者的疑问,养护工人并没有否认,但之后给出的解释却和记者想像的完全不一样。据介绍,正是因为车道边缘有这层物质存在,直接导致桥面翻修沥青摊铺时不容易覆盖上去。随着后期一次次养护的实施,自然而然就让边缘位置大约10厘米的宽度出现比正常桥面低的现象。

就这样发现一处养护一处,一段段进行下去,等队伍清理完引桥,到了北桥头堡时,已经是昨日凌晨1点14分了。记者了解到,为配合完成长江大桥公路桥移交后的首次路面养护,当晚南京公路部门共投入了15辆车、80多人。除记者看到的这两支从北向南养护的队伍外,还有两支队伍是从南往北进行的,整个养护持续到昨日清晨5点才结束,清理出各类垃圾4卡车,共计15吨。

南京公路管理处桥梁隧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像这样的大规模养护还将持续两三天的时间,将来长江大桥的日常养护工作将会这样进行:白天根据玉兰灯杆编号划定养护责任区,分段包干对桥面白色垃圾和杂物清捡;每天晚上10点到次日清晨5点,将对桥面进行机械清扫,一旦发现路面有坑塘等病害,及时处理。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