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 星期三

智能化不能代替人性化

来源:新民网 编辑:吴海东

近日连续咳嗽,医生建议我拍个片子,看看是不是肺部感染。拍完片,我按医生的要求来到导医台,说要取片。导医台的护士可能是习惯使然,往前面噘了噘嘴,告诉我:“在机器那儿”。可当我站在机器旁时却手足无措,因为我第一次见识这个“新家伙”,不知从哪里下手。刚巧,一位年轻女士也过来取片,经过她的动手指导、热心帮助,我才取到了片子,并且知道了这台新机器是取片机。

到政府服务大厅办事、到银行邮局办理业务要到取号机上取号,到医院拍片要到取片机上取片……取号机、取片机等智能化高科技设备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便利,节省了服务单位的人力,但对于第一次接触这些新设备的人来说,无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作为服务大众的取号机、取片机等任何一项智能化高科技设备,人们对它总要有一个认知、了解、熟悉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现场指导帮助、解疑释惑,这样才能逐步掌握操作程序。

噘噘嘴的“服务”,虽然轻松,却给不懂取号机、取片机等智能化新机器如何操作的服务对象造成不便和烦恼。况且噘噘嘴,给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是对服务对象的不尊重,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

智能化不是“无人化”,智能化更不能代替“人性化”。即使“无人机”,也需要靠人来指挥、遥控、操作。服务单位不能仅仅把取号机、取片机摆在那里,一放了之,不能光靠噘噘嘴就算“服务”,还应该真正为服务对象着想,安排个人在那儿,实实在在做好服务。

对于初次接触取号机、取片机等智能机器的人来说,有人在旁边动动嘴巴告诉他们先按哪个键,需要经过哪些程序,动动手指教会他们如何操作,不难做到也是服务部门应该做的事情。这不仅关系到一个单位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而且会让服务对象有一种学到了“新技能”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何乐而不为呢?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