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星期日

15年,如何养大“一只虾”?

来源:人民网 编辑:林峰峰

正是小龙虾肥美丰腴季节,走进“中国小龙虾之乡”湖北潜江,慕名而来的“吃货”们占领了街头大大小小的龙虾店,“油焖大虾”“蒜蓉大虾”的招牌彻夜通明,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辣味道。

“我们花了15年‘养大’了一只虾,现在是因虾出名、围着虾忙、靠虾致富。”潜江市委书记胡功民说,去年潜江小龙虾综合产值达150亿元,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连续11年领跑全国。小龙虾已成潜江的第一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示范产业、接二连三的第一综合产业。

“虾稻共作”,增产增收50%,跳出“种粮不挣钱”怪圈,半数农民因虾而富

“一年收一季稻、两季虾,亩均纯利润在4000元以上,是单种水稻的3倍多。”在潜江市高场办事处联丰村,村民宋继伟一脸笑意:“今年行情好,一斤虾25元,80亩虾田挣个30多万元没问题。”

和宋继伟一样,潜江通过小龙虾致富的人不在少数: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35万亩,其中“虾稻共作”面积31.5万亩,半数农民因虾而富。

虾稻共作是潜江探索的生态种养模式。市水产局高级工程师陶忠虎介绍,每到插秧时节,把幼苗期的小龙虾移至围沟内生长,等秧苗长结实了,再把幼虾引回到稻田里。这样,6月到10月份种稻,10月至来年5月养虾,实现“一稻两虾”。

“虾稻共作可亩产200多斤小龙虾,补上了秋季小龙虾市场的空档期,农民增产增收近50%。”他说。

不仅增收,而且生态环保。“稻梗不需要烧,成为虾的饲料,生产过程中使用频振式杀虫灯,不使用农药化肥,水稻和小龙虾的品质都得到提升。”陶忠虎说。

“刚推广时不好接受,可农民慢慢算过来账了。虽然稻谷亩产减少了300斤,但每斤收购价高了2毛钱,而且省下了化肥农药钱,再加上卖虾,算下来反而增收了。”宋继伟说。

1 2 3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