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敏 本报记者 练 炼
“太感谢你们了,这3万元钱对我的养殖场来说,真是救命钱。”近日,共青城市苏家垱乡香山村香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涛对该市创业担保贷款中心的工作人员表达了谢意。
2010年,怀揣梦想的赵涛带着务工积攒下来的3万元钱,回到苏家垱乡办起了土鸡养殖场,并成立了香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在他创业热情高涨时,却因为父亲不幸遭遇车祸身亡,女儿患病,花费了大量积蓄。从痛苦和困难中走出来的赵涛,并没有放弃自己辛苦打拼出来的养殖场。由于缺少资金,养殖场的规模一直难以扩大。共青城市人社局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方走访,积极帮扶,决定为他提供创业担保贷款。
这样的贴息创业担保贷款,让赵涛感动不已。今年以来,共青城市人社局通过完善就业、民政、社保、城乡居民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摘穷帽”“断穷根”,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经过前期的摸底调查,共青城市人社局制定了人性化帮扶举措,对症下药。像赵涛这样有劳动能力、愿意创业的贫困家庭,该局创业担保贷款中心主动提出帮扶措施,积极为贫困家庭提供创业资金。而在精准帮扶对象中,绝大多数贫困户是没有劳动能力的,无法通过推荐就业、劳动脱贫的途径来解决。为此,该局认真研究对策,虚心学习其他地方的扶贫方法,决定为181名精准扶贫对象解决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资金问题,实现无劳动能力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扶贫”更需“扶智”。打赢扶贫攻坚战,关键就是长期抓,经常管,不能“人走茶凉”。 近年来,共青城市人社局转变思路,改变“扶贫就是帮钱帮物”的传统观念,积极为贫困对象长远发展谋思路。通过开展贫困户就业需求和企业岗位调查摸底,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做到精准识别,强化就业政策,拓宽就业途径,开展免费培训,帮助实现就业。同时,鼓励企业与贫困人口建立参与开发的利益分享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多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加大扶贫宣传力度,通过举办“扶贫活动日”“扶贫表彰会”等方式,宣传帮扶单位、个人的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全力支持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