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10月25日讯 (记者 严粒粒 通讯员 周炜 刘丽)10月25日,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让-玛丽·莱恩教授来到浙江大学,做了题为“从物质到生命:化学?化学!”的讲座。这次报告会是浙江大学迎接120周年校庆重要活动“学术大师大讲堂”系列讲座之一。
莱恩是最早从事超分子领域化学研究的化学家之一,第一个提出了超分子化学概念,被誉为“超分子化学之父”。1987年,在莱恩年仅48岁时,因在超分子领域化学研究的杰出贡献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3位得主与他也颇有渊源:让-彼埃尔·索瓦曾师从莱恩,另两位则是莱恩的朋友。
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20多年里,莱恩教授在全世界倡导超分子化学,使超分子化学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体系,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莱恩教授因此获得了包括法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外籍荣誉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荣誉。
在讲座中,莱恩的生动演说把大家带进了超分子化学学科领域,展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他说,物理是宇宙万物的法则,生物是生命的规律,而化学则是二者的桥梁,将其推向一个更为复杂的世界。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是没有生命的分子通向活的生命体中高度复杂分子体系的桥梁,世间万物都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组织的实体。
“化学的精髓不只是发现,而是创造。”最后,莱恩教授引用中国文学家韩愈的一句话:“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来鼓励浙大学子要多思考。他说:“We must know,we will know.”(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终将知道)勇于探索就可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