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关于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修隧道乱堆建筑垃圾影响防汛的报道成为社会热点。事情真相如何?《法制日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建筑垃圾背后,还有更大的问题。
没想到,修了还没一年,排洪渠就被洪水冲垮了。
“去年,施工人员要在松散的弃碴上修排洪渠,我就反对,这样修最多管两年,现在倒好,一年都没管得了。”湖北省巴东县云河电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开云说。
胡开云说的排洪渠,修建在宜巴高速楚阳隧道进口处的63亩弃碴场上。
这个容量达37万方、修建在当地万家河河谷内的弃碴场,成为当地汛期重大安全隐患。
《法制日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当地执法部门曾多次下达整改通知,要求项目方、湖北宜昌至巴东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等整改,但从2011年至今,隐患仍在。
37万方弃碴倾倒河谷
贯通湖北省宜昌市与恩施州巴东县的宜巴高速,是沪蓉高速(上海至成都)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里程173公里,总投资166.7亿元,是目前湖北省内单公里造价最高的公路项目。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了楚阳隧道,隧道位于湖北省与重庆市接壤处。
胡开云说,2009年7月,楚阳隧道开工后,中铁十一局一公司施工时将弃碴堆积在山谷中,阻断了电站的引水明渠,造成电站巨额损失。
经多次协商无果,巴东县云河电业公司将湖北宜昌至巴东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中铁十一局一公司告上法庭。
2012年5月29日,巴东县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调解书,由被告湖北宜昌至巴东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一次性补偿原告巴东县云河电业公司发电量损失78万余元。
“当时也不晓得,他们是依据什么把建筑垃圾堆在河谷里。”胡开云说,工程完工后,弃碴场的水土保持也未做好,一下雨就有碎石到下游,影响电站发电。
不过,中铁十一局一公司回应称,该公司是按项目设计方案施工。
8月4日,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公布的消息显示,隧道弃碴场是原设计弃碴场,位于楚阳隧道进口右侧150米处的万家河河谷内,整个碴场占地面积63亩,设计弃碴容量47.8万方,实际弃碴约37万方。
中铁十一局集团一公司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该公司施工是按照经专家评审通过的项目设计方案施工的,不存在故意乱倒弃碴,“否则,项目方、监理方也不会让工程通过验收”。
不过,中铁十一局集团一公司这名负责人也承认,在施工期间,雨水等造成小损害、进行维护的情况确实存在,“这在工程建设里或多或少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