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胶州考生志愿被篡改”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最终被篡改者常升被陕西师范大学恢复志愿增加计划录取。本报于8月6日以《山东志愿被篡改考生已被录取 篡改者是否担刑责意见不一》进行了报道。
随即,山东单县再次爆出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目前涉嫌篡改者已被刑事拘留。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屡屡发生,其中既有个别教师为谋取利益,修改考生志愿;也有同窗好友出于个人目的,修改同学志愿。
对此,有关专家今天(8月7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考志愿被篡改屡屡发生,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都有一定责任。同时,教育部门也要完善招生系统,建立针对性救济机制,保证被篡改考生“受教育权”实现,此外,他还建议通过刑法修正案形式,将“篡改高考志愿”这类行为写入刑法。
个别教师为牟利篡改
2011年,安徽省37名考生志愿被篡改。在当年的安徽省高职(专科)志愿填报期间,全椒县三圣中学班主任杨文祥在考生正式上机填报志愿前,将该班部分考生的志愿预填表收到自己手中,中午私自上机代考生填报志愿,借机篡改考生志愿,并伪造笔迹代填了志愿确认表。该事件涉及37名考生。据报道,杨文祥每为职业院校“推荐”一名学生,可获利300元。
2012年,四川眉山12名考生高考志愿被篡改。经查,李文松、秦科斌系三河职业学院的招生老师,李文松曾向时任万胜高中教务处副主任的徐泽如索要了301名高考学生的报名信息、高考成绩,承诺入学一名学生就给予一定好处费。李文松收到信息后,安排秦科斌篡改部分学生的高考志愿。6月28日,秦科斌在高考志愿填报最后一天,非法登录考生志愿填报系统,篡改了周某等12名考生的志愿,将相关志愿改为四川三河学院。
2013年,河北29名考生志愿被篡改。闫某就职于石家庄某公司,负责为某职业学院招生。为多赚提成,闫某利用其在宣传某职业学院时搜集到的一些考生考号及登录密码,擅自篡改了29名考生的报考志愿,将6名未报考该职业学院的考生志愿改为报考该校,将23名第一志愿并非该校的考生改为第一志愿报考该校,致使上述29名学生全部被该职业学院录取。
2014年,江西3名高考生志愿被篡改。彭泽县二中老师汪锋华也以代管名义获得了学生的密码,汪锋华称是因“要查看学生是否漏报志愿”而代为学生保管密码。篡改学生志愿也是他所为,原因是“考虑到考生分数情况,报考第二志愿学校更容易被录取”。据报道,这起事件很可能与某些高职院校争抢生源有关,高职院校往往通过给回扣吸引高中教师介绍生源。
同窗好友出于私利篡改
2014年,山西考生梁继鹏高考志愿被同学篡改。经查,刘某与受害人均系平遥县某学校高中补习生,知道对方的考号和密码号。2014年7月 1 日,犯罪嫌疑人刘某在看到梁某某发到同学QQ群内的报考志愿后,出于恶作剧目的,篡改了梁继鹏的志愿。
2015年,河南考生杨某高考志愿被篡改。当年6月27日凌晨,周口市考生杨某收到手机短信,提示其高考志愿已修改并保存成功。经公安机关查明,因考生杨某与同班同学赵某有矛盾,在学校统计全班高考信息时,赵某看到杨某的高考填报志愿信息的账号和密码,登陆“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并对杨某的高考志愿进行了篡改。
在这次“胶州考生志愿被篡改”事件中,篡改者郭某与被篡改着常升用同一台电脑进行高考志愿填报,在常升填报时,郭某窃取了常升的密码,而且常升的密码非常简单,为生日组合。由于两人都报考了陕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郭某考虑到自己分数低于常升,为增加录取机会,修改了常升的填报志愿。
除了个别老师以及同窗好友篡改志愿外,记者发现,也有社会人员利用黑客技术,破解志愿填报系统,修改志愿的例子。
2013年,海南740分考生王业广志愿被篡改,与自己心仪大学无缘。据悉,王业广是在网吧填报高考志愿,修改志愿的IP地址来自河南。招生部门表示,如果其本人没有泄露过填报密码的话,那极有可能问题出在网络病毒或木马上。另外,考生首次登录后必须更改初始密码,王业广没有修改初始密码也有可能与此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