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3 星期六

两部新片下月上映“刘震云月”只是机缘巧合

来源:大河网 编辑:颜学辉

刘震云与女儿在片场

刘震云“求关注”

□记者王峰

核心提示丨N年后,当刘震云回想起《一句顶一万句》被女儿刘雨霖拍成电影,自己拼命宣传的这段历程,是否依然感慨万千?

在别人眼里,刘震云除了是作家,还能在电影圈呼风唤雨,因为他和中国最优秀的导演之一冯小刚屡次合作,但刘震云认为自己只“认识”两个电影人,一个是冯小刚,一个是刘雨霖。他自认是一个一辈子只能干一件事的人,就是写书。至于编剧,刘震云觉得高满堂、邹静之、刘恒等人都比自己优秀,而且自己写的剧本经常让导演很为难。

10月25日,刘震云来到郑州,他刚刚结束了前一天在武汉举行的《我不是潘金莲》宣传活动。约了许久的刘震云专访终于在郑州的一家酒店实现,大河报记者面前的刘震云也卸下面对公众的包袱,一身轻松地聊即将上映的两部新片,聊自己对女儿的期盼,以及回应自己为什么会被封为“中国最绕作家”。刘震云自称在生活中并不爱多说话,而是生活太绕,自己只是把生活中各种缠绕的道理捋清并摆到了书里。

生活到底如何绕?刘雨霖能担任《一句顶一万句》的导演就挺“绕”,两部电影撞到一起就是“绕”,自己几乎变成了电影人也是“绕”,原定的档期又调档也因为“绕”。

你看,原定的郑州大学路演因故取消,这本身也很“绕”。

为什么找女儿拍《一句顶一万句》?她找到了把100多匹骆驼关到冰箱里的办法

《一句顶一万句》公认比《我不是潘金莲》的文学性强,又是茅盾文学奖作品,刘震云把它留给女儿拍,在外人看来,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2009年,刘震云完成了《一句顶一万句》,当时很多导演找他谈,但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小说时间跨度大,还有100多个人物。“如何把100多匹骆驼关到一个冰箱里?小说可以无边无际,电影却只有一两个钟头。”刘震云说,“当时我说那就放一放吧。”

2014年,刘雨霖从美国给父亲打电话说想拍《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把关骆驼的问题抛给她,得到的答复是,一个冰箱固然装不下100多匹骆驼,但是可以先装两匹,就是牛爱国和牛爱香,这是书中的姐弟俩,一个要结婚,一个要离婚,在结构上能够形成人物关系的张力。刘震云觉得还不错,就答应让女儿放手试试。“她其实也想拍教书匠老汪、杨百顺他们,但那都是民国的事,造景麻烦,牛爱国和牛爱香的故事就发生在现代,景是现成的。”刘震云说。

刘震云评价刘雨霖是一个非常有希望,也很有前途的导演,他把刘雨霖比作根植于河南这块沃土成长起来的小树苗,“河南对我和雨霖都有养育之恩,并不是指把我们养大,而是教给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河南人勤奋、质朴、有智慧。”刘震云说,“雨霖把她的第一部长片拍得非常质朴、真实、深入,这样的电影是有前途的。”

好电影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刘震云给出自己的答案——好电影就是电影里看不见导演,也看不到镜头的电影,观众看见的只有人物和他们惊心动魄的情感。

为什么调档至11月4日?学生和老师同天打擂不合适

《一句顶一万句》的原定档期是11月11日,后来调整到11月4日。原因有二:11月11日与《我不是潘金莲》的上映日期太近,冯小刚是刘雨霖的导师,她参与的第一部电影就是《一九四二》;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11月11日上映,李安也是刘雨霖的导师,刘雨霖上纽约大学就是李安和冯小刚共同推荐的。“作为学生,和老师的作品同天上映是不合适的。”刘震云说,“之所以选定11月4日,是因为电影主题是为了寻找一个能够说上话的人,当满世界都找不到时,那我只能打‘114’了。从现在的格局来看,学生先暖场,向老师致敬,这会形成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就是“刘震云月”吗?刘震云笑言这也是个“绕”出来的巧合。《我不是潘金莲》是2012年的作品,冯小刚当时就想拍,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推迟到去年开拍,《一句顶一万句》也是去年开拍的,上映时间都凑到今年,这就成了“刘震云年”,《我不是潘金莲》调到11月18日上映,“刘震云年”变成了“刘震云月”。“各种机缘巧合促成了这个现象,只能说是机缘巧合。”

《一句顶一万句》和《我不是潘金莲》的主题都是“说话”。在刘震云看来,前者主要是写“要找个说话的人是多么困难”,而后者强调的是“想纠正一句话有多么困难”;在结构上,《一句顶一万句》是扇形结构,《我不是潘金莲》采取的是线性结构,而改编成电影后,《一句顶一万句》与河南则多了几分天然的联系,“书里写的是河南的事、原著作者是河南人、编剧是河南人、导演是河南人、主演毛孩儿也是河南人,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是河南的,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河南电影,希望河南的观众能够多支持”。

为什么冯小刚喜欢拍你的作品?

他看重的是电影元素之外的生活态度

不管是《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还是《一句顶一万句》,并不适合改编成电影,有的书中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为什么会被冯小刚屡屡相中,刘震云得到的理由是,冯小刚最看重的不是故事元素,而是书中的理念。以《温故一九四二》为例,冯小刚喜欢的是河南人对待灾难的态度。“一场旱灾饿死了300万人,其他作者可能会从悲天悯人、同情、追问、愤怒的角度写,但我用幽默的方式来对待灾难,读者看过之后是否会更加悲凉?”刘震云说。

刘震云在写作上自信满满,但他自称在电影上不是很懂,虽然自己也担任过几部影片的编剧。刘震云建议导演找职业编剧,因为做编剧比写小说更难,他举了一个例子,“剧本中有两场戏,李雪莲跟牛商量告不告状,头天晚上牛摇了摇头,李雪莲急了,下场戏是第二天早上给牛喂草,这两场都是牛棚戏,但如何让观众理解已经过了一晚?我不知道电影中间要插场,小说里只需要一句话就行了”。

刘震云坦言一辈子只会干一件事,就是写,而且用初学者的心态去写,这样就会吸收很多新鲜的东西,会更加刻苦、创新,而且重要的是能够卸下很多包袱和负担,这一点在冯小刚身上也有所体现,因为在《我不是潘金莲》的拍摄中,冯小刚就是用初学电影人的心态去拍的。

为什么被称“中国最绕作家”?我不生产绕,是生活的搬运工

面对“绕”的封号,刘震云自嘲比窦娥还冤,虽然很多人觉得他在媒体面前说话还算幽默,但平时并不太爱说话。“为什么都说我绕呢?其实我不绕,是生活绕,我不生产绕,是生活的搬运工。”刘震云自我总结。

至于生活的绕法,刘震云用《我不是潘金莲》举例子,李雪莲的事本来就是无意义的,但在告状的过程中,前夫的一句话把一件事变成了另一件事,“她的告状一直非常认真,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结果得出一个荒谬的结果。其中荒谬的道理、荒谬的关系,以及生活中的绕从来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过,我一条条把它们码放清楚了,所以就看着绕了”。

紧接着,他又补充道,“其实别光说我绕,生活中每个人都很绕,不然,你们不会看了会心一笑。”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