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3 星期六

【喜迎省十次党代会】大别山中,激扬信念力量

来源:大河网 编辑:颜学辉

□本报记者 刘海涛 孙欣

10月的大别山巍峨壮丽,含蓄深情。

上世纪20年代,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今天,大别山再次成为筑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精神高地”。

大别山干部学院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大别山丰富独特的红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党风党纪教育。短短几年,这所位于大别山腹地新县的干部学院已培训学员9万人次。

触动灵魂的大别山精神,坚定了学员们的理想信念,大别山干部学院也成为党员干部的“补钙”基地。

定位:锻造信念的熔炉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推动党性教育升级晋档,大别山干部学院该如何彰显优势、发挥作用?

“学院以弘扬‘对党忠诚、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勇于担当’的大别山精神为主题,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大别山的革命历史为主线,通过专题讲授、现场体验、情景再现等教学形式,让学员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正能量,树牢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新县县委副书记、大别山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林志成说。

在大别山干部学院,学员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理想和信念的力量。

“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地区先后有200多万人参战,近百万人英勇牺牲,好多人连姓名都没留下。”范朝利将军的女儿范西红为学员们讲述。

台上嘉宾讲得动情,台下学员听得落泪。中央党校学员、文化部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李立新说:“听了红军后代的讲述,心里特别震撼。一切胜利都能从信仰里找到源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只是一具空壳而已。”

入党为了什么,党员要做什么,在“红田”惨案遗址、许世友将军故里、列宁小学等革命旧址旧居旁,学员们的心灵经受了一次次“拷问”。

特色:点燃激情的课堂

清晨,学院内红歌嘹亮。学员们身穿红军服,头戴红军帽,开始了一天的培训。红色,点燃了他们的学习激情。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近3000名指战员从这里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这支平均年龄不足18岁的队伍,被称为‘童子军’。”9月30日,在现场教学点——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罗山县何家冲村,学院教师瞿萍为学员们讲课。

来自省委党校2016年秋季县处级干部进修一班的学员们,时而驻足观看,时而静耳聆听。省纪委研究室主任杨蕾深有感触地说:“伟大的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更需要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

“重走志仁小道”是学院体验式教学中很受欢迎的一课。小道是鄂豫边区最早的革命领导者之一王志仁从事地下活动时开辟的一条山路。

在两个多小时的行程中,大家一路交流,一路感悟,一路思考……什么是艰难困苦,什么是迎难而上,什么是理想信念,什么是责任担当,大家都有了新的认识。

瞻仰革命旧址,重温红色记忆;唱红色歌曲,激发爱国情怀;穿红军服,走红军路,继承先辈的革命传统……大别山干部学院的“红色课堂”坚定了学员们的共产主义信念。

体验、融入、互动。“激情教学”让学员们有所学,有所思。“站在革命前辈战斗过的地方,重温他们的英雄事迹,我们应扪心自问,我们能像革命前辈那样去奉献吗?”中央党校学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副校长陈林杰激动地说。

延伸:穿越时空的力量

革命旧址新课堂,实物史料新教材。大别山干部学院把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转化为教学培训资源,现已建立了30个革命遗址现场教学点。学院副院长孙伟说:“我们的‘红色课堂’现场教学点,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北三省,在空间上覆盖大别山各个地区。”

大别山中,潢河岸边,学员们的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净化。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雷方说:“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离不开大别山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离不开大别山精神。我们要弘扬大别山精神,勇于担当,攻坚克难。”

如何增强培训实效、保持培训激情?学院要求学员培训结束回到单位后,汇报一次学习成果,主讲一堂党课,组织一次研讨。“这样做的目的是以点带面,把培训效果辐射到社会上。”新县县委书记、大别山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吕旅说。

培训结束后,学院会为每位学员准备一张有关课程资料的光盘,以便学员回去后更深入地学习。

“一次培训,终身受益。”这已成为每期学员结业时最常说的话。

大别山下,且学且思,且思且行,精神灌“钙”,信念弥坚。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