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7 星期四

打破美英技术封锁磨出世界第一 福建这个团队在科技“赛场”为国争光

来源:人民网 编辑:林峰峰

他们研制的艾滋病毒重组抗原及第三代诊断试剂盒,消除了“代差”,与国际上目前最好的试剂处于同等水平;他们历经14年,研制全球第一个上市的戊型肝炎疫苗,扭转国际医药界关于“原核系统不能用于病毒疫苗研制”的固有认识。

他们是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先后获得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重大奖项。作为研究中心主任与研究团队领头人,夏宁邵教授也于2013年获得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2014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第一批名单。

消除诊断试剂“代差”

1995年底,夏宁邵受邀到厦门大学组建生物技术研究实验室。彼时,在传统科研模式下,经费来源以向国家申报立项为主。由于“僧多粥少”,很难争取到足够经费,实验室运行伊始,面临缺少资金和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的困难。这让他反复思量,该选择什么样的项目,才能既实现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研究目标,又为实验室的发展储备实力?

作为预防监测艾滋病传播的最重要工具,艾滋病诊断试剂的课题研究也持续被列入我国“七五”“八五”和“九五”攻关计划。遗憾的是,尽管众多科研单位持续攻关,相关研究一直未能取得突破。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仅有几个小型实验室能生产的生物活性原料,远不能满足产业需要,大部分企业生产艾滋病诊断试剂盒所需的关键抗原不得不依赖于进口。

关键抗原依赖进口,自然会带来种种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诊断试剂灵敏度和特异度存在较大不足。“关键抗原进口只能买到二流的抗原,存在‘代差’,就像电脑的CPU,别人在用486、586,你还在用286。”中心副主任张军说,抗原质量低导致国内产品的灵敏度最高70%,平均只有60%左右,而国外的诊断试剂灵敏度能达99%以上。因此,国产诊断试剂对早期感染者漏检较多,安全隐患问题一直没得到有效解决。

研究团队果断决定以艾滋病诊断试剂作为突破口。但当时缺乏经费,也缺乏抗原纯化的机器。“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需20万元,但我们没有经费购买。”张军回忆。

恰巧,国家出台鼓励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厦门大学也有相应措施。研究团队借此契机与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解决了后顾之忧,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自行设计、构建的高效原核表达载体上表达出高活性、高产量的重组艾滋病毒抗原,从而结束我国艾滋病诊断试剂盒抗原原料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1 2 3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