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10月26日一大早,大雨瓢泼,气温骤降。阜阳市人民医院1301的病房因一位特殊的客人的到来而暖意融融,颍泉区委书记刘洪洁专程的前来看望慰问刚刚做心脏病手术康复不久的田春敏,使这个风雨飘摇的一家沉浸在喜悦感动之中!
今年51岁田春敏,家住宁老庄镇枣树行村,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十多年常年的治疗使债台高筑,家徒四壁,医院几乎成了她的家。2016年经过精准识别,田春敏被成为区委办公室主任武亚东“健康扶贫”帮扶对象,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她顺利来到阜阳市人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制定了周密诊疗方案,她也幸运成为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实行政府合规医药费用兜底保障的全区第一人,成功做了心脏手术,彻底根除了多年疾病的折磨。
这是颍泉区全区上下倾力推进精准健康扶贫的一个缩影。
吹响健康扶贫的“集结号”
贫困村之所以贫困,根源和症结在哪里?
阜阳颍泉区委书记刘洪洁认为:除了制约农村发展的水、路等客观因素以及农村偏僻落后、主导产业滞后之外,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也是重要因素。若没有“健康扶贫”托底,即使帮贫困户实现了增收,他们也可能在因病失能、创收困难和医疗支出负担的叠加下迅速返贫。要助这些人脱贫,就必须瞄准靶子、精准“滴灌”,实现“健康扶贫,织好人民生命健康的“保护网”。
颍泉区是阜阳市辖三区之一,2012年3月被列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全区区域总面积648平方公里,7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万,下辖4个镇、2个街道、2个园区、124个村社区,现有贫困户21596户、贫困人口44894人,贫困发生率7.88%。如何让因病致贫人口尽快摆脱病患去创造健康幸福小康的生活,颍泉区开启了实践之旅。
针对于此, 颍泉区在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区委主要负责同志提出,扶贫的精准二字必须体现在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心上。按照全省“1+20”政策体系,创新方式方法,探索了“1+19+9+6”的推进路径。在实施健康精准扶贫方面,先后出台《颍泉区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颍泉区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制定了医疗救助扶持、公共卫生保障、医疗能力提升方案,印发《颍泉区医疗卫生计生扶贫专项方案》,加速推进健康精准扶贫步伐。将扶贫任务落实到每个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乡镇卫计部门,实行挂图作战,坚持月检查、季汇总、半年通报、全年总结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全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和基础数据的录入汇总,摸实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人口底数,为下一步精准扶贫、健康脱贫、分类救治等提供了基础性数据和决策依据。
目前,全区建档立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15320户,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5320户,贫困人口31869人。全区贫困人口中高血压患者2469人,糖尿病患者750人,精神病患者464人,肺病患者949人,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4470人,肿瘤患者512人。
当好健康之路“守护神”
“精良建队、精准把脉、精心诊治、精细回访,用最好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灵活多样的形式能够最好最快使贫困患者摆脱病患。”颍泉区卫计委主任刘伟这样表示。
扶贫攻坚工作伊始,全区集中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从人员素质、业务技能、设施设备等方面都体现了一个‘精’字。实施“1+1+1”工程。对全区15320户贫困人口家庭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即每个贫困家庭均有1名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有1名乡镇卫生院医生和1名区医院医生作技术支持和指导。目前我区贫困人口家庭签约工作正有序进行,到2017年可实现全区贫困人口家庭签约全覆盖。开展区域医共体建设。以五院为牵头单位,联合宁老庄镇、行流镇、泉颍片区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立区域医共体,强化交流和帮扶,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制度,有力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满足贫困人口解决在基层看小病的需求。组建专家医疗队,全区正在组建由内科、外科、妇科等相关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医疗卫生专家医疗队,集中对村贫困人口内儿科、外科、妇科等项目进行免费检查,指导就医用药。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负责入户随访”的办法,达到第一时间掌握了解恢复情况,最大可能确保随访病人疾病不反弹、不复发。开展家庭病床护理服务。对贫困人口因心脑血管等疾病造成后遗症卧床不起患者,开展家庭病床护理服务,按照慢性病报补标准纳入城乡居民医保补偿范围,直接减少病人及病人家庭负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为农村患病贫困人口开通绿色通道。建立区域内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要求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为贫困人口提供优质服务。
织牢健康人生的“防护网”
昔日的村卫生室,简陋得连个药柜都无处摆放,如今成为标准化卫生室,村民看小病不用出村了;公共场合上普及中医药知识、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知识、构筑疾病预防的健康文化墙随处可见……
为快速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的就医格局,颍泉区加大卫生阵地建设力度。全面恢复被撤乡村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对偏远、人口稀少的村,采取村设点、聚居点设中心的办法,新建标准化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对卫生室配备必要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设施设备。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远程医疗为核心,加快推进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同时向急诊病人、特困户、五保户等人群开通“绿色通道”等。 同时对排查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跟踪干预。综合利用中医药、食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定期组织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开展上门送药、免费测量血压、血糖等活动。教会患病人员一些基本的预防和康复知识,提高农村贫困患病人口的自救能力。
2016年起,颍泉区相继出台政策,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确保大病治得起,新农合对低保、优抚对象免首次起付线,对五保人员实行起付线全免,在乡级医疗机构实际补偿比保底为80%,在区级医疗机构实际补偿比保底为70%。大病保险起付线从原来1.5万元调低到1.3万元。对低保、优抚、五保等困难群体大病保险起付线从原来1.3万元调低到7000元,根据患者的自费金额多少实行分段报销,报销比例为50%-80%。
今后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将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对农村贫困人口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取消住院预付金,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市级医院住院治疗的,补偿起付线分别降至100元、300元、500元。同时在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市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补偿比分别提高到85%、75%和65%,其中患特殊慢性病住院治疗的再提高5个百分点。调整大病保险政策,对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从原来1.3万元调低到5000元,分段补偿比例由50%-80%提高至60%-90%。
三年来,颍泉区参合居民获得大病保险补偿的患者有4014人,大病保险补偿金额为1509.93万元,很大程度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为减少贫困人口住院支出,在今后健康脱贫工作中将进行政策调整,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综合补偿后,在县域内就诊个人年度自付费用不超过0.3万元,在市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自付费用不超过0.5万元,在省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自付费用不超过1万元,剩余部分合规医药费用实行政府兜底保障。
颍泉区扶贫办负责同志表示,目前全区因病致(返)贫面逐年下降,到实现全面小康之时,全区因病致(返)贫户基本摆脱病患困扰,下一步将继续统筹兼顾探索卫生扶贫帮扶路径、牢固树立一人健康,全家脱贫的意识,破除贫困家庭“等、靠、要”的思想,深入基层着力缓解因病致贫返贫现象、整合资源建立长效健康扶贫机制。
阜阳颍泉区精准健康扶贫工作,正在沿着一条精密运筹、精细运作、精准推进的路子,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如火如荼开展的健康脱贫工程帮患病群众斩断“穷根”、带领群众迈向小康决心的同时,也为受助贫困户撑起了一片健康蓝天……。(潘书培 通讯员 余波 方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