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症结在于人口危机叠加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摆脱当前及今后发展困境必须标本兼治,必须抓紧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全面完善人口战略政策并举,通过深挖创新、市场化、服务业化、城镇化和人口潜力,不仅将有效推动中国发展,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
人口危机叠加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导致经济下行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当前世界经济低迷与全球老龄化加深密切相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习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主要经济体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增长率下降,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压力”。目前大部分欧洲国家和日本深陷低生育陷阱,老龄化较严重,造成了这些国家内需不振、养老负担重及财政供给压力大等,导致经济低迷,拖累了全球经济复苏步伐。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发展也带来了重大挑战。自2010年,伴随20~44岁的青壮年劳动力达到峰值后,中国经济就告别两位数增长,一直处于下行之中。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短期看,是由于当前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彻底难以为继,中国发展遇到出口导向难以持续、资源环境难以为继、人口红利衰减、创新能力不强、投资消费失衡、产能过剩严重、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务过大、贫富差距拉大和社会矛盾增多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所导致的。
从长期看,根本原因是人口结构严重失调,未富先少、未富先老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目前,中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6.5% ,大大低于世界的27%平均水平,比美国的20%还低,中国少子化程度已达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少子化大大超越了经济发展阶段,已危及国家人口安全。同时,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10.5%,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劳动力供给短缺已拉开序幕,2012年至2015年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4年下降,2015年流动人口30多年来首次减少。2020年之后中国劳动力供给将急剧下降,20 ~59岁劳动年龄人口,到2030年只有7.64亿人,将比2010年减少6900万人、降幅达8.3%。其中20 ~44岁的青壮年劳动力,这是活跃经济人口,到2030年只有4.49亿人将比2010年减少1.20亿人、下降幅度达21%。劳动力供给不足不仅促使工资大幅上升、产业竞争力急剧下降,从而制约经济增长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而且,青壮年人口大幅减少还弱化社会创新能力,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削弱消费能力,影响内需,造成社会养老压力大,引发社会总储蓄下降等。
由于少儿人口大幅下降,减少了未来的劳动力供给总量,从而造成人口红利期缩短。中国人口红利已于2010年出现拐点,开始衰减,并将于2020年左右枯竭,目前处于末梢期。同其它国家人口平稳变动不同,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之后,将快速进入人口负债。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必然会带来经济增长的减速。2020年之后,仅考虑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增长影响,将导致潜在经济增长率在过去三十几年的年均增长率基础上,降低2个左右百分点。
从发达经济体经济成长来看,长期高增长不可持续。人是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劳动力的减少,就意味着财富创造者减少,由于人口的剧变将导致中国潜在生产率大幅下降,中国经济进入了下行通道,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即不是u型、v型和w型,而是台阶式下行。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6~8%的中高速增长周期,“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速将继续维持中高速。2023年至2025年间,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至今,全球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能维持中高速增长。如果人口结构依然健全,按照人均收入水平所处阶段,比照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进程,无疑2020年之后中国经济将尚有10至15年中高速增长期。但是,由于人口结构严重扭曲,严重未富先少、未富先老,2020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长将痛失10至15年中高速增长期,进入中低速增长周期。“十四五”将下一个台阶,进入5%左右中速,2030年后又将再下一个台阶,进入3%左右低速。尽管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中国经济依然是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在25%以上。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已经较大了,中国经济增长应从速度赶超型转为质量效益型。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门槛,是一道坎。至今,全球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由中等收入演变成发达经济体的国家并不多。当前及2020 年后,中国进入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重大节点。由于未富先少、未富先老,造成中国在现代化进程推进中,特别是,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上先天不足,过早丧失了劳动力比较优势,届时既无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又无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将呈现高端挤压、低端挤出的发展困局。在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后,中国将面临着经济大幅度滑坡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及难以实现现代化的三重风险。
总的来说,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确实呈现既有近虑又有远忧的格局,以至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海外有关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言论就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