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报料称,成都市人民北路二段有一个公交站,站台是泥巴地面,每到下雨天,就是稀泥凼,脏了等车市民的鞋倒是小事,还不时有人因此滑倒,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改善。为此,记者连续两天咨询了成都市交委、成都市城管委等5个部门,可得到的回复却都是“不归我们管”。
要说偌大省会城市,偶见个别站台路面毁损,只要及时整修,倒也无妨。然而,这处站台可不是这样:不过20余米的长度,却有约13米都是泥浆路面。但凡落雨时节,市民踩着污泥等车,踮起脚尖看站牌,遂成街边一景。尤其让人不解的是,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差不多6年之久。
即便在远郊,似这般也不多见,何况这里紧邻火车北站,又是一大型批发市场的出入口,可谓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故而,笔者对此能在如此长的时间“旧貌依然”,不止是不解,反倒是有些惊讶了:既惊讶乘客的“安之若素”,也惊讶相关部门的“熟视无睹”。
然而,更让人惊讶的事还在后头,接到市民投诉,记者为此连续两天询问了成都市交委、成都市城管委等5个部门,但答复均是“不归我们管”。自然,理由各有雷人之处:街道办认为,既是“市管道路”,自然归市道桥处管;市道桥处则称,公交站台当由市交委维护;而市交委只一句“此属市政基础设施”,即将“球”踢给了市城管委。
想不到的是,市城管委却在地块用途上做起了文章,称此处“在绿化带内,而市城管委负责的是人行道和车行道”。眼看市城管委也不管,那么,此处是公交站台,公交公司总不至于不管吧?然而,最应该管的他们,却以一句“没有移动地砖,(因而)不属于我们负责”,即把责任撇得干干净净。如此看来,这处“”,真要成“”了。
从表面看,相关部门似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然究其实质,除了因部分职能交叉导致的部门权责不明晰外,更多的是一种“懒政”:但凡一些“费力不讨好”、且与其他部门职能重叠或交叉之事,能推则推,似已成了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