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慧通讯员祝文平)11月1日,10只朱鹮从位于罗山县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1400公里外的四川峨眉山朱鹮饲养繁殖技术研究中心落户。这是阔别半个多世纪后,朱鹮这一物种重新回到川蜀大地。来自河南的朱鹮将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育后代。
朱鹮被誉为“东方宝石”,因性格温顺、秀雅俏丽、气度不凡,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经过30多年的抢救性保护和繁育,朱鹮的数量从7只繁衍到2000余只。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林业局确定的首批朱鹮种群复壮及野外放归地,从2007年调拨种源开展研究以来,累计人工辅助繁殖196只,野外自然繁殖23只。
朱鹮为何赴川?据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四川省是朱鹮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唯一历史分布区,为复壮这一地区的朱鹮种群,2015年,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经过协商,共同组建四川省峨眉山朱鹮饲养繁殖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5月,国家林业局批准从董寨调入四川10只朱鹮,后期将根据种群血缘关系调配需要,适当从浙江、陕西调入朱鹮。此次朱鹮入川,也是董寨朱鹮首次作为种源输出外地。
据了解,这10只朱鹮的雌雄比例为1∶1。这5对朱鹮“夫妇”将在隔离笼舍临时住3个月,再转往繁殖笼舍,它们将在新家“生儿育女”,开始新的生活。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