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龙宝中学校长赵万平(右2)引领采访团一行参观厦门市对口支援该校的建设项目。 杨伏山 摄
万州区双河小学新建学校大门,气势颇为壮观,可减少学生上下学绕行1000米,解决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问题;而且就近面对居民区,吸引更多的移民子女入学。 杨伏山 摄
中新网厦门11月2日电 (记者 杨伏山)“厦门人民真金白银帮助了我们,我们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更要将厦门人民的真情化作学校向上提升发展的动力。”日前,重庆市万州龙宝中学校长赵万平对前去实地采访的厦门市“对口支援西部行”采访团深情地告白。
万州龙宝中学位于三峡库区万州移民新城区双河口的腹心地带,历经1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移民新城区双河口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赵万平介绍说,2012年厦门市对口支援该校100万元,用于新建教学综合楼学生宿舍附属工程,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2015年厦门市又对口支援该校150万元,对塑胶操场进行整修,对学校大门口进行了风貌改造,新建了学生宿舍热水系统。这些项目也于今年6月下旬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赵万平说,厦门援建,既改变了校容校貌,改善办学条件,也改变了校园文化乃至社会环境。
他告诉记者,万州有150多所中小学校,其中有三分之一冠名援建地名,但还没有一所冠名为厦门中学,他将着力促成该校名称体现厦门元素。
“这不仅是对厦门人民真情帮助的感恩,也希望继续获得厦门市智力帮扶,化作学校向上提升发展的动力。”他表示。
双河小学小朋友课间愉快活动。 杨伏山 摄
鹏程小学小朋友在新修的运动场上开心地上课。 杨伏山 摄
万州龙宝中学是厦门市对口援建众多受益单位之一。当天,采访团一行还先后走访万州区钟鼓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鹏程小学、双河小学等单位,实地了解厦门援建项目造福万州民众的情况。
万州区钟鼓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万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承办的一所集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该院院长方正权热情带着记者参观了服务中心,他特别指着电梯向记者介绍说,“这是用厦门援建资金120万元购置安装的”,过去,没有电梯,在此就医住院的病人,在辅助检查及上下楼极为不便,基本都是依靠医生、护士肩背或担架送上楼。电梯的安装,给病患带来了就医的便利和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院方介绍说,厦门市共对该院投入对口支援资金总共达到220万元。
在万州区双河小学,记者抬头仰望新建的学校大门,沿着石阶逐级而上,气势颇为壮观。该校副校长程永凤介绍说,这是重庆市一所书法艺术特色学校,因原有学校校门面对高高的滴水岩,远离居民区,师生上下学需绕行近1000米,十分不便,直接导致学校生源不足,大量优质教育资源闲置;同时,进校门有一大段下坡梯道,上下学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2016年,经各级领导多次调研,校方决定投入150万元,在离居民区方向近处选址新建大门及梯道,厦门市对口援助130万元(万州区教委自筹20万元),为此解了燃眉之急。
程永凤向记者表示,新建大门及梯道的建设投入使用,不仅减少学生上下学绕行1000米,解决了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问题;而且就近面对居民区,吸引更多的移民子女入学,便于库区移民子女接受优质教育,使移民的获得感大为增强。
陪同采访团的当地官员、万州区移民局副调研员周顺秀告诉记者,自1992年国务院做出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的决定以来,厦门市历届领导和经信局(对口办)、劳动、财政等部门的官员,先后多次前来万州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峡移民情况,考察移民新城、移民安置区和移民乡镇,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万州区移民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厦门市共援助万州区各类项目资金22002.8万元,援建项目73个。其中:无偿公益类项目到位资金8028.8万元。救助贫困学生200多名,定向接收安置大中专毕业生30人。双向选派挂职交流干部共4批8人次,培训各类人员800余人次。
20余年的对口支援,厦门市为推动三峡移民,促进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良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