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路小学一直是庐阳教育的一个亮点。多年来,学校在市、区教研室的引领下,深化教育科研,狠抓教学管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扎扎实实走出了一条圆梦之路。
固本提升夯实教师基本功
从今年2月开始,红星路小学教育集团实施固本工程之青年教师基本功修炼活动,采取“每日一练+每周一研+每月一展+每期一赛”四环节模式开展活动,通过必修类基本功修炼,使青年教师熟练掌握包括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计算机使用等在内的教学基本功。通过专业类基本功修炼,使青年教师夯实学科专业基本功,有效地组织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该校采用“集体+个人,电子+手写”的方式进行校本教学设计的编撰。以备课组为单位,准备本组一学年的教学设计。每位教师根据授课需要,在打印稿上修改教学设计,撰写教学反思。期末再次修改整合,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
研拟试卷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是对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考验。为了促进教师成长为科研型教师,该校开展了研卷活动。语文教研组分年级进行了期中试卷研拟,数学教研组针对各年级的知识点进行过关试卷研拟,并分别聘请专家作了点评和指导。教研组形成一个“知识树”,以知识为中心,形成树状的链接。把教研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教学更加高效,更加专业。
建构平台异步发展促成长
为了让教师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实现“异步发展”,红星路小学实施了“分层推进”、“错位引领”战略。青年教师,要求其以“合格”为目标,中青年教师,要求其以成为“骨干”为目标,中老年教师则以打造成“名师”为目标。为此,学校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分层推进,青年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评比,以赛促发展;中年教师进行魅力课堂展示,为青年教师引领示范;老年教师开展经验交流课,为中青年教师传经送宝。这种不同的目标与要求就贴近教师的实际,有利于不同层次的教师明确各自的努力方向,把握自己的发展重点,从而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发展。
学校在几年前就启动了“青蓝工程”,通过师傅的传、帮、带,手把手地传授给徒弟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提升。青年新秀谷媛媛承担庐阳区第二届学术节之小学品德高端课堂展示活动,师傅崔睿、骨干教师徐琳全程参与、辅导、跟进,最终展示活动收到良好效益。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教师展示才能的良好舞台。红星路小学教育集团开展青年教师评比课活动,邀请市、区教研员、骨干教师及集团的教学骨干组成评委团队。学校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的基础上选送他们到乡村学校送课,受到了当地学生的喜爱、老师的称赞。学校坚持开展“寻找红星好课”——青年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给年轻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一系列的评比达到了互通、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一大批新秀迅速成长。
立体教研管理跟进重实效
红星路小学创造性地实施“五、四、三”立体化校本教研模式,即:建立校本教研管理的五层级;落实校本教研活动的四环节;呈现校本教研成果的三维度(教师成长、学生发展、课程建设)。
有了好的模式,精细化的管理是保证其效果的关键,因此学校加大了调研的深度与广度,以调研为管理手段来促进整个集团教学规范化的落实,提升教学常规管理水平。每月一次的北环月调研,促进了北环阳光校区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在对本部一年级、六年级的蹲点调研中,深入了解一、六两个年级所有学科教师常态下的教学行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常规和状况,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从四年级的专题调研中,发现亮点的同时找到不足,直指问题,为高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音乐、信息等综合学科的专项调研,进行期中检测,规范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这样一以贯之的推动下,红星路小学的教研氛围浓厚,教师业务学习蔚然成风。学校践行着“科研兴校、文化兴校”的方针,走出了一条注重品质和内涵发展的成功之路。
·徐琴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