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7日,本报以《一个人的考场》为题独家报道了脑瘫男孩的高考故事,引发强烈反响。
邬恩孟如愿收到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记者郑友 摄
12年寒窗苦读,每天,婆婆周昌华用特制的四轮自行车,推着他上学和放学。高考期间,重庆教育考试院特批,为他专设“一个人的考场”。8月6日,垫江县实验中学18岁脑瘫考生邬恩孟,以530分的成绩收到来自第一志愿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大学生活谁来照顾他,遇到困难能否独自应对,又成了家人目前最担心的事。
但,邬恩孟不为所动。
这几天,观看奥运比赛成了他雷打不动的安排。邬恩孟解释说,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能鼓舞自己前行,“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要奋力拼搏。只有在困难面前勇敢地选择‘站’起来,接受命运挑战,超越自我,才能成就最真的梦。”
煎熬 两个月足不出户等通知书
昨日下午2点,垫江人民路凤阜堂,留在家中的邬恩孟,正上网查询了解关于学校和专业的相关情况。开学还有段时间,他通过这种方式,为入校做着准备。
因双手变形,敲动键盘和晃动鼠标,对邬恩孟来说,完成起来都显得很是费力。
今年高考,针对邬恩孟的实际情况,重庆教育考试院特批,同意为他启用备用考场,专设“一个人的考场”;考前40分钟进入考场;语文、理科综合两科各延长40分钟,数学、英语(精品课)两科各延长30分钟。
最终,邬恩孟不负众望,考出了530分的优异成绩,高出全市重点本科调档线。
此前采访中,邬恩孟告诉记者,希望能考上一所重庆本地的大学,这样离家更近一些,家人探望或是照看也更方便。成绩出来后,经和家人、老师等商量后权衡,他将第一志愿选定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73岁的婆婆周昌华表示,自从高考结束后,近两个月的时间,孙子整天足不出户,即使后来通过查询,获悉被录取后,仍害怕出现啥状况。这段时间几乎都是在煎熬等待中度过,“尽管一家人想能考上一所理想的本地高校,但心里一直都是忐忑不安的,担心因先天性脑瘫而被拒之门外。”
落泪 12年寒窗苦读终圆大学梦
邬恩孟回忆,6日上午,当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刻,喜出望外的同时,12年寒窗苦读如愿以偿,他和婆婆都流下了泪水。
“当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全家人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婆婆周昌华说,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好长一段时间,这是对她和老伴邬人普多年付出给予的最大安慰。老师、同学及许多不知名的好心人,纷纷打来了电话,祝贺的同时为他加油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