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刚出月子的女医生张鹤在江边散步时,见到一位老大爷趴在路边的基石上,已经没有了脉搏。于是,哈尔滨松花江边上演了一场由“产妇医生”主导,十余位路人参加的紧张有序的营救行动。
张鹤是市儿童医院血液内科的一名医生,一个月前刚刚生下小宝宝。10月29日下午,是她生完孩子第一次出门“放风”。当她和母亲走到道外头道街附近的闯关东广场时,看到临近江边的基石上趴着一个人,走近一看是位老大爷,老人的裤子是湿的,张鹤判断老人是小便失禁。叫了几声老人都没有反应,一摸脖子,颈部动脉已经没了波动,口周是紫的,但脖子还温热,面色红润,张鹤认为老人心跳应该刚停跳不久,还有救,于是连忙拨打了“110”和“120”。
时间就是生命。考虑到救护车赶到需要一段时间,张鹤想为老人多争取些时间,于是组织现场围观市民提前对老人展开营救。老人约六七十岁,身高1.80米左右,很壮实,老人的姿势不方便营救,张鹤动员大家一起把老人抬到平地上。
“开始大家有些迟疑,看老人的情况有点害怕,不敢上手。我和大家说我是医生,如果大家听我的,老人很可能还有救。”张鹤告诉记者,这时,一位男子最先加入到救人行列,紧接着,几位大爷大妈也搭手抬着老人,让老人躺在了平地上。
张鹤立即跪在地上为老人进行心肺复苏,围观的人逐渐增多,张鹤一边按压一边指挥大家翻看老人的随身物品。有人在老人裤兜里找到老年卡和一部老式手机,并拨通了老人家人的电话。同时,很多热心市民为了让救护车第一时间接上老人,去广场引路。
10分钟后,救护车到了,虽然医生看到老人的情况表示很不乐观,但张鹤依然建议医生为老人做心电检查。当大家看到了心电图上的脉搏,都很激动,“有心跳,还有救!”大家把老人送上了车,才逐渐散开。
张鹤说,工作了9年还是第一次在医院外救人,“虽然因为那次营救,胳膊酸得现在还抱不动宝宝,但当时看到老人的情况只想救人,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身体还处于虚弱的状态。人送走了,才发觉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连日来,张鹤一直挂念着老人的安危。昨天,她终于盼来了好消息:老人经过在市第一医院ICU的紧急抢救,已经脱离了危险,并于昨天转到脑外科继续治疗。(魏然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