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欣电子厂铁门紧闭,大多数房间都被锁上,里面落满厚厚的灰尘。
李志国生前照。家属供图
褚春娟展示与陈从欣、李志国之间的借款合同。
李志国死的时候,家里聚集了几十个人。
屋子里有他的家人,有债主,还有派出所民警。
这是8月2日,家住河南省方城县的李志国,在被上门讨债的债主连续七天追债后,选择了从楼上跳下。
知情人说,李志国作为联合借款人和担保人,欠下了数百万元债务。这次上门讨债的债主,李志国一共欠他们70万元。
知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这起借款人跳楼事件折射的是一个中原小城全民借贷的图景,据统计,近三年时间里,该县仅对簿公堂的民间借贷纠纷就有近千起,未提起诉讼的民间借贷数则难以估量。
当地一位官员坦言,目前民间借贷的监管十分尴尬,民间借贷的问题主要在于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
担保人
说起李志国,熟悉情况的人们都提到了另一个人的名字——陈从欣。
记者调查得知,陈从欣是河南泌阳人,2012年在方城县创办了旺欣电子厂。
按电子厂前员工们的说法,李志国原是陈从欣的司机,因为陈从欣不是当地人,由李志国作为担保人或是共同借款人身份,帮助借了不少款项。后来,已经无法还账的陈从欣将李志国提升为了工厂管理者。
旺欣电子厂坐落在方城县原乳品厂已经废弃的旧址内。8月10日,电子厂铁门紧闭,招牌已经看不见。看门的大爷躲在门房里乘凉。厂房分三层,大多数房间都被锁上,里面落满厚厚的灰尘。
这家最多时曾有一百多人的小厂,如今为了偿还债务,已经抵押他人,但新厂至今没有开工。
李广昌是陈从欣的老乡,同时也是陈的供货商,眼见陈从欣办厂做老板,又眼见他欠款跑路。
据李广昌讲述,陈从欣最早是在广东珠三角一带的电子厂打工,在积累了人脉和经验后,回到泌阳。那时正值沿海加工业向中部转移时期,陈从欣做了代加工。其后,适逢方城县招商,陈从欣于是来到方城办厂。
李广昌给陈从欣供货,他加工零件给陈从欣,陈从欣收到零件后再组装,然后发货给广东的工厂。
“电子加工是很赚钱的生意。”按照李广昌的估计,以当时陈从欣的工厂规模与出货量算,如果顺利,每年能带来的净利润约有50万元。
开始几年,双方合作顺利。但是从2014年下半年起,李广昌发现,陈从欣开始拖欠供货款。刚开始每月能付九成,后来付八成,慢慢递减,最后一分钱都拿不到。
李广昌找陈从欣要钱,陈从欣告诉他,资金没有回笼,暂时先拖欠,拖欠的供货款一步步累积到23万。
2015年5月,再也等不了的李广昌从泌阳来到方城,到电子厂里要钱。
电子厂内的情景让李广昌心头一凉,工人被拖欠工资,做工消极,工厂几乎不再有收入。
他发现,陈从欣所欠下的债务,除了各家供货商的加工费,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借贷,而后者的数目又远远大于前者,“我在厂里住了两个月,几乎天天有人来要账。”
李广昌说,他这才知道,陈从欣从民间借下了巨额的贷款,这些贷款利率数倍于银行,最低年利率都在24%。
一位旺欣电子厂的前员工告诉新京报记者,陈从欣也欠着银行的钱,2015年11月,多家银行工作人员曾来到厂里索要利息,也都没有得到。
在要账的同时,李广昌认识了李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