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2 星期五

常德市工商局转变职能服务发展成效显著

来源:中国网 编辑:张坷

中国网湖南讯 自2015年8月14日常德市政府召开全市工商系统体制调整工作会议以后,市工商局正式由省垂直管理部门转变为地方政府工作部门。下放地方政府一年多以来,市工商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工商局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弘扬“求真务实、团结奋进、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常德工商精神,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努力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进“新常德新创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市场准入进一步宽松便捷。坚持把落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作为激发市场活力、服务全民创业、优化发展环境、展示工商作为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市工商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工商营业执照在“三证合一”的基础上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加载法人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已在9月20日全面实施。常德市工商局以“三证合一”为基础,全面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的工作模式。企业不再另行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申请人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时只需填写“一张表格”,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由工商局直接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相关信息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并归集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截止目前,常德市市场主体已达228032户,其中各类企业 38100户,个体工商户18993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560户。仅今年来,常德市新增市场主体26321户,同比增长18 %。其中公司制企业6650户,增长36%;个体工商户 19671户,增长 17%。市场主体增进形成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可喜局面。特别自今年9月20日常德市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截至目前,常德市共核发“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2382份,其中新设立企业1336家,变更企业登记1046家。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企业监管机制正在形成。按照宽进严管相结合的要求,努力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企业监管制度。一是推进企业年报信息公示。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依法履职,主动作为,创新监管方式,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取消年检制度,建立企业年报信息公示制度。坚持法律宣传、上门指导、工作督查三个“全覆盖”,强化政府统筹推进、分级明确责任、纳入绩效考核三项“硬措施”,全力推进企业年报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截至6月30日,全市市场主体年报率达97.39%,与去年同期相比年报率增长了4.94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年报公示率达到90.50%、个体工商户98.59%、农民专业合作社94.84%,分别比2014年度年报公示率高出2.16、5.48、5.07个百分点。年报基数增加了19834户,年报户数增加了28296户,为我市企业诚实守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二是建立后续监管制度。认真开展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工作,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推进经营异常名录信息管理。加强商事制度改革后续监管,清理和压缩工商登记现有前置审批事项,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制订完善各领域、各环节的监管制度,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同步实施,切实形成“职责明确、协调配合、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三是研发企业事中事后协同监管平台。为了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职责,逐步实现监管平台与各职能部门业务网的互联互通,达到部门联动、协同监管的效果,市政府拨付700多万元专项研发资金,常德市工商局会同市电子政务办及其他许可审批部门,开发了涵盖“双告知”、“双随机”、无证无照管理、行政处罚、中介机构管理、电子监察等功能模块的企业事中事后协同监管平台。该平台包括登记许可后续监管系统、企业守信与失信部门协同监管系统、无证无照综合监管系统、双随机抽查管理系统、市场检查与行政处罚监管系统、大数据监管系统和企业电子地图管理系统等七大子系统,涵盖全市40多个市直单位、14个区县市(管委会)240多家工作单位以及乡镇(街道)级监管单位的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在内的所有业务职能机构。该平台9月20日正式上线,截至10月31日,常德市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平台系统访问人数已达 人次。涉企信息有效归集,系统应用功能强大,运行效果良好。平台目前已归集全市自2014年8月12日启动“先照后证”改革以来的228871户市场主体信息、518256份年报,涉及 133项许可事项的62735个许可证(批复),13141条行政处罚信息、118013条股权出质信息,4729户市场主体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信息,408个动产抵押信息等其他企业信息。各市直部门、各区县市每天通过平台及时获取包括前后置许可信息、无证无照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守信失信信息等在内的全方位数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基本建立。

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是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突出问题专项行动,推进公用企业问题的整改。积极查处密切关系社会民生行业领域中的限制、排除竞争行为,强化供水、供电、供气、电信、金融、保险等重点领域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整治,依法查处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严厉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加大网络传销和直销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公平竞争审查实施细则,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序实施。二是加强网络市场监管。认真把握网络市场虚拟性、开放性和交易跨地域性等特点,积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格局,推动网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围绕网络交易平台和网络侵权假冒、刷单炒信等违法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对网络交易新型业态的跟踪、研究,防范网络交易风险。三是加强广告监管。不断提高广告监管的针对性和敏感性,加强广告导向监管。加大广告执法力度,扎实开展查处典型违法广告、互联网金融广告等专项行动,落实好《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广告产业园区运行情况的跟踪督查,推进园区健康发展。四是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进一步加大商标监管执法力度,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近年来,常德市新培育中国驰名商标31件,总数达37件;新培育省著名商标98件,总数达162件;新增复评或新认定市知名商标24件,总数达到104件;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总数达到8件。中国驰名商标等商标品牌的获得,产生了巨大的品牌效应,助推了企业的加速发展。近年常德市增加注册商标3852件,目前常德市共有有效注册商标7785件。统计显示,我市企业在获得商标品牌后总体经济效益提升了50%以上。

着力强化消费维权,营造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消费环境。投入800多万元,加强了维权网络基础建设,配备消费维权车辆80多台,组建了一支由106名专职人员组成的维权队伍,建立了覆盖全市的三级维权网络。做到了“有诉必接、接诉快理、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大力推进12315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景区“五进”活动和“一会两站”建设。建立12315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转办、第一时间办结、第一时间回复。近年来处理消费者申诉投诉4.6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00多万元,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和谐常德建设,被誉为“政府的第二信访部门”,被广大常德网友评为“最给力部门”。 (曹双春 通讯员 邱卉)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