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华全力加快基层治理工作步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源头上、监督上、制度上拓展预防涉农职务犯罪工作领域,着力搭建好村级微信公众平台和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网络监管平台,主动向村民和社会公开村账、惠农资金发放等村级事务,接受群众的监督,让村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加强线索排查,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涉农职务犯罪的发生,进一步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以此突破基层治理工作中碰到的深层次问题。
1
建微信公众号扩大知情权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危房改造等强农惠农富农等专项资金的投入,监督的手段和措施也不断加强,但涉农职务犯罪、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仍时有发生。“主要还是群众的知情权不够,涉农事项的发布渠道单一,甚至是走过场,带来群众的监督不够。”五华县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科科长魏京宁向笔者表示。
为此,五华县检察院把搭建村级微信公众平台预防涉农职务犯罪,作为贯彻落实省委基层工作会议和五华县《关于加强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精神的一项重要抓手。今年8月份,五华县专门制定了搭建村级微信公众平台预防涉农职务犯罪工作实施方案,选取转水镇和郭田镇作为试点单位,探索采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媒体平台,构筑新的涉农贪腐防火墙。
郭田镇胡华村村级微信公众号是运营比较成功的。据该村微信公众号推送人罗丽娟介绍,公众号自开通以来,已经有近400用户关注,80%都是年轻人和在外关心家乡发展的乡贤,所发布内容的点击量都在200以上,是比较受欢迎的。“主要推送涉农惠农领域的内容,还有就是村级账务情况,都是和百姓息息相关的。”罗丽娟表示,在运营好微信公众号的同时,还根据村里留守老人多、对网络不熟悉的实际,每一项涉农事务还通过横幅、宣传单等传统模式进行公告,与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出。“运用微信公众号不仅丰富了公开渠道,能让外出的乡贤也知道家乡发生的事,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也提升了监督效率。”罗丽娟说。据悉,前段时间村里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款发放情况公示后,收到了外出乡贤的反馈,郭田镇和五华县直相关部门进村入户逐一核查,最终堵住了近10万元补偿款的发放漏洞。
2
完善“三资”平台强化监管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一直以来都是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同时也是基层干部违法乱纪紧盯的“肥肉”,加强农村“三资”监管显得极为迫切。
“去年以来,我们投入300多万元完成了农村‘三资’平台建设,现在实行村账镇代理,建成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平台。”五华县财政局农财股股长邓育辉说。据介绍,加快建设“三资”平台,已被列为基层治理“十项重点工作”之一。
今年8月份,五华县财政局加大了“三资”平台建设方面的投入,对网络系统进行升级完善,实现了省、县、镇、村联网,镇级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平台与省级“三资”清查系统也实现有效对接,并借助“三资”平台增设了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工程项目招投标也在“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内进行,对“三资”交易进行动态监控和管理。据统计,到9月底,全县共有99宗工程项目进行公开招标,交易金额达2830万元。
横陂镇红光村是农村“三资”平台建设先行先试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去年,该村决议在全村主要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消息传出后,共有三家公司前来对接,报出的预算均在10万元以上。“大家商量以后觉得价格偏高,后来我们村公开招标,共有五家单位来投标,预算从7万元到15万元不等,最后预算为7万元的单位中标。”村监委会成员魏茂华说,27个300万像素监控摄像头、主机、显示屏、一年保修以及人工费等,共花费8.9万元,公开、公平、公正做成了事,为村里节省了1万多元。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以来,五华主动发声、自我加压,借助“三资”监管平台,率先在全市公开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农村危房改造等涉农资金发放情况,接受社会和网民的监督。“我们不回避问题,拿起自我革命的勇气,以此来突破基层治理工作中碰到的深层次问题。”五华县相关负责人说。
3
加强线索排查大力惩贪腐
加强源头监管,坚持打防结合,五华在构筑农村基层贪腐防火墙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该县全面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排查和专项整治活动,把线索排查工作列入“两个责任”清单、县委常委会议决定事项以及基层治理“十项重点工作”,狠抓重点问题线索审查,将案件查办工作作为推进排查工作的重要抓手,重拳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基层问题。
“对在排查工作中发现的个别镇村党员干部纪律散漫、不作为、慢作为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约谈教育、督促整改,避免小错铸成千古恨。”五华县纪委一名工作人员说。据介绍,线索排查不仅把违法乱纪现象控制在萌芽状态,也挽救了不少干部。据统计,今年至9月底,全县各级各部门开展谈话提醒共1330人次。至10月底,全县共排查线索548条,已初步核实线索528条,立案128宗,结案105宗,谈话函询20条,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4人,组织处理1人。
(张炳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