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不是候鸟,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小小的麻雀们也要留在北方过冬。不仅要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还要面对食物变少了的事实。近日记者发现,不少市民会在窗台上不定时的撒一些小米、谷子等食物,有的临街商家则会在门市房门前的空地上撒,以此让这些“小朋友”有口食儿吃。为此,记者走访了几户“喂养”麻雀的市民及临街商户。市民梁女士家住龙沙区丰恒小区,每天清晨,梁女士就会在卧室外的窗台上撒些小米,然后关上窗户走开。“不一会儿就能看到几只小麻雀飞过来落在窗台上,小脑袋左转右转,观察着周围环境是不是安全,有一点动静都会惊得它们飞走,十分机警。”梁女士笑着说,我这么做都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以来,每天我除了喂它们,我还观察。我发现,每天都会有几只麻雀先飞来,就好像是“侦察兵”,先探察一下情况,如果安全没问题,马上就会有大批“队伍”来到我家窗台上,最多的时候有10多只。“小家伙儿们”埋头苦吃,啄得窗台“咚咚”响,还有两三只站岗放哨,不一会儿一把小米就没了。但也不是一直吃一直站岗,它们也是轮流吃,十分有组织性、纪律性。而且一般都是清晨、午后来,晚上没见来过。
但是对于梁女士的这种做法,很多市民也存在质疑:麻雀不是“四害”吗?为什么要“喂养”它们呢?
对此,记者多方查找资料后了解到,小小的麻雀命运比较坎坷,五十年代,我国把麻雀列为“四害”之一,城乡各地到处喊打,但也没能让麻雀绝迹。八十年代初,麻雀又成了我国外贸出口的货物,京郊农民以每只一角钱左右的价格出售给外贸公司,麻雀在那时成了京郊农民的副业收入之一。2000年8月,麻雀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至此,麻雀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麻雀被列为保护动物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麻雀数量大量减少,造成麻雀减少的原因是捕食麻雀风越演越烈,烧烤麻雀、炸麻雀成为一些人的下酒菜。另外,一些地区大量施用农药,麻雀的食物短缺,也造成了麻雀数量减少。如果让麻雀绝迹,势必造成生物链的缺损而破坏生态平衡。再有,人们捕麻雀时经常误伤与麻雀长相差不多的一些鸟类。这些鸟外貌、个头酷似麻雀,而它们是吃虫子的益鸟,在森林保护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将麻雀列为保护动物,也是为了保护这些鸟。
实习生赵旭伟本报记者侯宇玮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