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1月4日专电(记者董小红、谢佼)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3日在成都表示,维护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发展应急产业尚需完善行业管理,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加快应急技术研发,跟上世界先进水平的脚步。
在政策红利推动下,目前我国应急产业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应急管理基础能力不强、产业发展滞后等多重障碍,制约着应急产业“快速奔跑”。
3日举行的2016中国(成都)国际应急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副理事长汪映标认为,针对当前新兴的应急技术和装备,有关行业标准和规范还跟不上,不利于应急产业发展。
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发展滞后也是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一大“阻碍”。中国民用航空应急救援联盟秘书长孙守军说,当前发达国家大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航空医疗救援体系,比如德国的直升机15分钟可以到达国内任何一个地方。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但仅有10余架专业救护用飞机,还缺乏完备的空地救援体系。
“尽快建立我国民用航空救援体系,是提升应急产业的关键,发展‘空中120’刻不容缓。”孙守军说。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顾林生认为,发展应急产业基础是专业人才,结合市场需求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应急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动整个社会在应急管理、技术、市场、理念等全方位的协同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