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4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华北、东北部分地区今天出现中重度霾,哈尔滨市雾霾指数一度达到(AQI)500。很多民众选择戴口罩出行。虽然11月起防霾口罩有了国家标准,但市场上,却难觅国标防霾口罩踪影。
河北省气象台今天发布霾橙色预警信号。上午8点半左右,在河北邢台市区的能见度只有10米左右,雾霾锁城,一些司机把车开过了路口都没有注意到红绿灯。对此邢台市交警部门表示,由于天气条件影响视线,导致司机误闯红灯的行为可以不予处罚。
持续多日的雾霾同样影响了东北部分地区,上午10点,黑龙江哈尔滨启动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下午两点,雾霾指数一度达到(AQI)500。
根据哈尔滨市环保局对卫星遥感数据的解析情况,哈尔滨市西部及西南部的绥化、大庆等地发现秸秆着火点153处。哈尔滨市环保局大气污染防治处副处长白羽军表示,据此分析,哈尔滨市主城区出现重度污染为周边秸秆焚烧扩散影响和相对静稳天气叠加所致。
各地雾霾天气影响下,人们纷纷戴上了口罩。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标准将口罩防护效果按照室外PM2.5浓度的大小,由低到高依次分为四级,并加入了甲醛、荧光剂、pH值、微生物等安全性指标。
记者调查后发现,市场上却难觅国标口罩踪影。
在河南省南阳市一家小商品市场。商户王老板介绍,防护型口罩价位高,进货并不多,对刚刚实施的“防护型口罩标准”不太清楚,“全部是纯棉的,一般都是几块钱一个,没进防霾口罩,价太高不赚钱。”
而在郑州一些医药连锁店里,销售人员介绍,防护型口罩只有品牌和价位的区分,并不知道有等级之分。“防雾霾那种,更好点里面有芯片,有那黑吸附炭,它都虽然说写的的有防雾霾,但是没有分啥等级,我真不知道还有这个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