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1月3日晚,长征五号火箭成功点火升空的一刻,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所在地——龙楼镇沸腾了。如今,亲眼见证代表我国先进科技和强大国力的火箭在家乡成功发射,全省的干部群众感到由衷的激动与自豪。
记者昨日在海口随机采访了多名市民,他们中有的亲临发射现场目睹了长征五号升空的壮观场面,还有的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方式收看、收听了发射盛况,大家纷纷向记者表达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感!
记者苏钟文/图
在校大学生小杨:被科研人员的敬业精神感动
“我们是在学校通过网络观看长五发射的,当时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的逼近,我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都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心跳声。”昨日,海南一所高校的大四学生杨同学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一幕时,意犹未尽。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被一线科研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对科学真理不断探索的执着精神所感动。我非常敬佩科研人员的智慧,更敬佩他们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不断奉献的精神。”杨同学告诉记者,当天晚上,她和其他同学相约一起在宿舍通过网络观看了长征五号的发射。观看时,同学们不断热烈地讨论着,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几次激动地鼓掌欢呼。学校不少师生看了火箭发射的盛况后都倍感振奋,纷纷议论“航天精神”和“中国梦”。
杨同学说,关于长五的照片和视频在朋友圈里疯传,每一条状态都获得无数“点赞”。“从朋友们的留言中,我能够感受到,那夜的文昌、那夜的海南,吸引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作为一名高校学子,我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后投入到中国的航天事业中,为祖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杨同学说。
公司职员娄先生:努力工作为祖国贡献力量
“因为当天要上班,这次火箭发射我没有能够去现场观看,有点遗憾,但当我得知火箭发射成功的消息后,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海口工作的娄先生告诉记者,3日那天不是周末,他没有办法向单位请假,不能赶去现场观看,火箭成功发射后一个小时,娄先生仍守在电视机前一遍遍观看回放。
“尽管遗憾,但我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现场的热烈气氛。希望以后有更多火箭、飞船在文昌发射,我要用自己的天文望远镜自豪地仰望她们矫健的身姿!”娄先生认为,中国近年来在航天技术上取得的进展令世界瞩目,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显然已经名列前茅。
娄先生称,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是实现“航天强国梦”的一次标志性飞天,集成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它的首飞成功,对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具有升级换代的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航天进入大运载时代,标志着我国在中国梦航天梦的伟大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娄先生说,长五首飞成功也激励着他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勇于创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政府工作人员陈先生:
向航天人学习,踏踏实实做事
“航天梦是中国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科技竞争力、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的综合显现。”昨日,在海口某政府部门工作的陈先生告诉记者,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具有跨时代性的意义,体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飞跃。长五的发射对他们这些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激励着大家努力工作,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我们要以此次成功首飞鼓舞全省人民,把海南的各项事业搞好,为祖国作出海南应有的贡献。”
陈先生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中国航天人一直都是名副其实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在日常工作中,他也要学习航天人的“四个特别”精神,用满腔热忱投入工作之中,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事,在奉献中体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外地游客吉女士: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自豪!太自豪了!这都是我们的祖国不断强大、逐渐富强的表现,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昨日,从湖北老家来海口旅游的吉女士说。
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通过微信即时发送,吉女士迫不及待地与远在湖北的亲友分享当时的激动心情。当时,她从电视上看到一团巨大的火光托着挺拔的火箭冉冉腾空,“就像从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升起一样。”吉女士说。
“长征五号成功发射,是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科技实力提升的体现,现在,中国的太空能力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射火箭和第一颗卫星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太空项目能够增加民族自豪感,这也是中国人对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贡献。”今年54岁的吉女士说,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是吃过苦的,当时中国的国力还没有现在这么强大,生活条件也比较差。而现在,不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