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本城追忆心中真实的柏杨河南商报记者邓万里/摄柏杨的儿子郭本城回河南老家寻根讲述父亲写作《中国人史纲》和《丑陋的中国人》背后的故事遭遇七年冤狱、历经磨难的柏杨依然选择原谅:“唯有爱才是超越世代的东西”河南商报首席记者高云柏杨的大儿子郭本城,带着追忆父亲的传记作品《背影:我的父亲柏杨》回河南老家寻根了。他说,今年4月,这本书在郑州首发,因为河南是父亲的根。到明年开春,他计划回河南长住一阵,修葺祖宅。
郭本城追忆心中真实的柏杨
河南商报记者 邓万里/摄
柏杨的儿子郭本城回河南老家寻根讲述父亲写作《中国人史纲》和《丑陋的中国人》背后的故事
遭遇七年冤狱、历经磨难的柏杨依然选择原谅:
“唯有爱才是超越世代的东西”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高云
柏杨的大儿子郭本城,带着追忆父亲的传记作品《背影:我的父亲柏杨》回河南老家寻根了。
他说,今年4月,这本书在郑州首发,因为河南是父亲的根。到明年开春,他计划回河南长住一阵,修葺祖宅。11月1日,他和郑州读者见面,追忆父亲的点点滴滴。
【经历】
在狱中写下《中国人史纲》
提起柏杨,不得不提《中国人史纲》。柏杨写就这本书的时期,恰恰身在冤狱中。在郭本城看来,那是“最荒谬的文字狱”。
1967年夏天,柏杨接手《中华日报》家庭版翻译《大力水手》漫画。这幅漫画是大力水手和他的儿子流浪到一个岛上,父子竞选总统,发表演说,开场时说“Fellows(同伴们)”,这个词被柏杨翻译成“全国同胞们”。
“在当时,这是蒋介石发言中常见的对民众的称呼。”郭本城说,这个“导火索”触怒台湾当局,柏杨被以“侮辱元首”等罪名从家中带走。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柏杨遭到了惨无人道的刑罚。最终,他被判有期徒刑12年,没收所有家产。
“一个男子汉,宁可被摧毁,也绝不能被击败。”郭本城说,柏杨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写就了《中国人史纲》。
【宽容】
历经折磨仍选择原谅
最终,柏杨坐了7年多的冤狱。郭本城说,有些人在监牢中,承受不了折磨,心理扭曲,而柏杨依然心存宽容。
“父亲就像《圣经》中说的那样,领悟到了爱的真谛。”他说,“父亲是时代的悲剧,是战乱下的幸存者。他漂洋过海来台湾,又成了白色恐怖集权专制的牺牲者。”他说,尽管如此,在柏杨最有能力、最有抱负的时候却选择了原谅。
父亲告诉他:“那是整个民族的苦难,是时代的灾难,不是一个人的灾难,反而觉得自己很幸运,还活着就是幸运。”
从小父母离异的郭本城,在柏杨出狱后父子团圆。
对于父亲那超乎常人的宽容,他起初并不理解,而父亲的一句话让他铭记在心:“再大的仇恨也有尽时,唯有爱才是超越世代的东西。”
“父亲做那么多事情,都充满感恩的心。”他举了个例子,柏杨在监牢里看到报纸上有很多孤苦无依的老人没有钱看病,他就写信让女儿佳佳去帮助他们,如果做得不好,他还会写信“骂”女儿。
【澄清】
柏杨从未否定过中国文化
1985年,柏杨出版新书《丑陋的中国人》。书的封面上有这么一句话:中国人,是一个迷失在浓厚酱缸里的族群,需要警醒。
“他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严厉批判我们民族性的许多缺点。”郭本城这样评价那本书。
当年,这本台湾最畅销的书一度引发争议,有人对书提出愤怒的批判和强烈的攻击。
“我要跟大家报告,其实,父亲从来都没有否定过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他只是爱之深、痛之切。”郭本城讲述了柏杨写这本书的背景。
当时,柏杨在台湾已经定居35年。他看到许多台湾人,以及海外的华人有许多“怪”现象便有感而发。
“这本书是知识分子对自己的反省。正如我父亲所说,中国人的美德真的很多,可惜很多优点都在书上嘴上。”郭本城说。
56箱一共11745件珍贵的文献资料,被柏杨捐献给了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
“父亲这么多的文化资产,能够交给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来保存,这是最有智慧的抉择。”郭本城说。
2010年9月12日,柏杨先生的骨灰在郑州市河南福寿园安葬。“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柏杨的墓碑上只刻了这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