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 星期四

京津冀三地政协求解全面创新改革之策

来源:未来网 编辑:颜学辉

去年,京津冀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进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跨省级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是此次主席联席会上发言的“热词”,更是京津冀科技成果能否在区域内有效转化的关键因素。

2015年,京津冀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进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跨省级行政区域。如今,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效果如何?日前,京津冀三地政协主席召开联席会,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协商议政。

京津冀区域科创智力资源密集丰富,但协同创新亟待推进。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技术合同72272项、成交额3452.6亿元,只有3%的技术成果流向津冀两地,仅中关村每年流向“珠三角”的技术成果就超过津冀之和的1.5倍。

为何北京技术成果多流向津冀之外?

北京市政协调研发现,三地创新政策存在着政策梯度差异和制度梯度差异。比如,北京有中关村示范区,天津有自贸区和示范区,河北却既无示范区和自贸区,也缺乏国家级战略性标志性平台,难以对接国家资源和承接京津资源。

创新资源和科技投入也存在着不平衡。2015年,北京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技术市场成交额分别占全国的9.6%、5.95%、35.1%,天津、河北在这三方面的数据分别为3.49%、2.39%,3%、1.14%和5.5%、0.4%。

河北省政协在发言中建议,在河北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同时建设京南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打造京津名校名所科技成果转化集中承载地,弥补河北承载能力欠缺的短板。

北京市政协建议三地共同出资,在中央支持下联合设立“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符合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方面的原始创新项目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同时设立京津冀创新发展示范区,在具体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牵头,三地联合管理的新型模式。

“协同创新共同体”是此次主席联席会上发言的“热词”,更是京津冀科技成果能否在区域内有效转化的关键因素。

人才流动上,北京市政协建议建立三地人力资源共享及人才交流平台,推动北京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政策在津冀落地,协同设立专门资金,对北京高层次科技人才转移到河北后的社保落差给予弥补,实施三地职称评审结果互认试点。

天津市政协还建议促进创新要素的自由流通,三地应联合建设京津冀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搭建区域知识产权人才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建立京津冀科技创新平台联盟和京津冀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联盟,实现科研资源共享。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