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一封密信,只让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很可能不再只是口头上的一种承诺,因为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将逐渐成为一种现实。
尽管信息安全还牵涉不少人为的因素,但在科学家看来,量子信息科学至少能够在硬件上将“泄密”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甚至抵达一种“绝对安全”的地步。
正如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以下称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所说,斯诺登事件告诉我们,在传输线路中可以进行光缆的无感窃听,黑客的攻击无所不在;而量子通讯,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根据量子理论可从根本上解决通信安全的问题。
今天凌晨,我国成功发射的全球第一颗量子卫星,就是科学家向信息“绝对安全”的目标而迈出的重要一步,这意味着我国将在世界上率先实践量子通信。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发射现场采访相关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1)量子
——不可分割的最基本单元
这一切都要从“量子”二字说起。那么,何谓量子,它和原子、电子、中子这些客观存在的粒子一样,也是某一种物质实体?
非也。
量子不是一种粒子,而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是能量的最基本携带者,不可分割。所有人们所熟知的分子、原子、电子、光子等微观粒子,都是量子的一种表现形态。
那么,既然世界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本身也就是由量子组成的。以光为例,是由一个个“光量子”所组成的,一个光量子的能量就是光能量变化的最小单位。
可别小看这个最基本的单元,它有着一个可以挑战人类传统认知的特性——量子叠加。
何谓量子叠加?潘建伟有一个相对通俗的解释:经典事件里可以用某个物体的两个状态代表0 或1,比如一只猫,或者是死,或者是活,但不能同时处于死和活的状态中间。
但在量子世界,不仅有0和1的状态,某些时候像原子、分子、光子可以同时处于0和1状态相干的叠加。比如光子的偏振状态,在真空中传递的时候,可以沿水平方向振动,可以沿竖直方向振动,也可以处于45°斜振动,这个现象正是水平和竖直偏振两个状态的相干叠加。
这种所谓的量子相干叠加是量子世界与经典世界的根本区别——著名的“薛定谔猫”形象地描述了这个佯谬。在经典世界里,猫要不然是活的,要不然是死的,然而一只量子的猫却可以处在“死”和“活”的叠加状态上。
潘建伟说,正因为有量子叠加状态,才导致量子力学不确定原理,即如果事先不知道单个量子状态,就不可能通过测量把状态的信息完全读取;不能读取就不能复制。这是量子的两个基本特性。在量子叠加原理基础之上,衍生出了量子的另一个奇妙特性,叫做“量子纠缠”。
他打了一个比方:甲、乙两人分处异地,两人同时玩一个游戏——掷骰子,甲在一地扔骰子,每次扔一下,1/6 的概率随机得到1 到6 结果的某一个;同时,乙在另一地掷骰子,尽管两人每一次单边结果都是随机的,但每一次的结果却是一模一样的,就好像是双胞胎心灵感应一样。
这就是“量子纠缠”。
若两个量子粒子处在特殊的状态中,不管其空间分离得多远,当对其中一个粒子施行操作或测量,远处的另一个粒子状态会瞬时地发生相应的改变,爱因斯坦称这个现象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这种量子纠缠的“分身术”,有一个最为直接的应用,就是备受关注的量子保密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