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官网8月16日发表了《价格运行总体平稳价格改革向纵深迈进》的文章,回顾总结了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发改委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的价格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还提到:“国内尽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大量货币并未进入实体经济,新增融资很大部分用于偿还债务,社会资金主要进入金融属性强的部分商品。”
以下为《价格运行总体平稳价格改革向纵深迈进》全文:
今年上半年,价格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平均跌幅为3.9%,均处于合理区间。价格改革向纵深迈进,价格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新亮点。后期价格运行的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性仍然较强。
一、价格运行总体平稳,CPI先扬后抑,PPI逐月收窄
上半年价格运行的特点较为突出,可以概括为5句话:CPI涨幅先扬后抑、PPI降幅逐月收窄、影响因素高度集中、区域走势明显分化,处于国际偏低水平。
CPI涨幅先扬后抑。1—6月份,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0.8个百分点。各月涨幅分别为1.8%、2.3%、2.3%、2.3%、2.0%、1.9%,呈先扬后抑走势。特别是2—4月连续3个月CPI涨幅均为2.3%,为过去24个月的最大涨幅。
PPI降幅逐月收窄。1—6月份平均,PPI同比下降3.9%,跌幅比去年缩小0.7个百分点。各月跌幅分别为5.3%、4.9%、4.3%、3.4%、2.8%、2.6%,跌幅逐月收窄,呈现出较强的回稳势头。
同比上涨1.5%,涨幅仍比去年下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从CPI看,猪肉和蔬菜是本轮CPI涨跌的最大推动力,猪肉、蔬菜价格涨幅一度超过30%,而其他品种涨幅不大,除食品烟酒外,CPI构成中的其他7大类项目价格五涨一降一平,涨跌幅均在0.3%以内。从PPI看,主要受石油、钢铁等少数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PPI降幅逐月收窄,但其他大多数工业品价格仍在低位徘徊。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看,1—6月,东部地区的广东、福建、上海PPI同比跌幅分别为2%、2.5%和2.7%,明显低于全国3.9%的跌幅;而中西部地区的山西、新疆、甘肃、黑龙江PPI同比跌幅分别高达11.9%、11.3%、10.8%和9.1%,表明经济调整压力、困难和风险仍然主要在“原”字头、“初”字号行业集中的地区。
价格涨幅处于国际偏低水平。我国价格总水平走势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基本一致,涨幅高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大幅低于印俄巴等新兴经济体。1—5月平均,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等发达经济体CPI涨幅分别为1.1%、0%、0.2%、1%,明显低于我国;PPI降幅分别为1.7%、3.9%、3.9%、3.2%,降幅与我国大体相当,显示工业领域通缩压力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而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其他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较为严重,1—5月平均,上述国家CPI涨幅分别为5.4%、8%、9.8%、6.4%,大幅高于我国,特别是印度经济高增长伴随了较高通胀,俄罗斯和巴西更是处于经济负增长、物价大幅上涨的“艰难时期”。从以上对比情况看,我国价格运行较为平稳,相较于经济较高增速而言,价格涨幅处于国际偏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