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琴坊斫琴师 张思梅
中国网11月6日讯(记者 吴海东 张夏铃 实习生 杨晓娜)第九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朱子琴坊斫琴师张思梅做客中国网海峡频道高端访谈间,接受专访。
中国网:能不能跟我们大致介绍一下朱子琴坊呢?
张思梅:朱子琴坊是在福建三明市的沙溪河畔,三明也是朱熹的诞生地,朱熹是宋代的理学家,他也有弹古琴。明代的杨表正也是古琴大师。三明传统文化的底蕴比较深厚。
中国网:这“斫”个里头有什么样的内涵呢?
张思梅:斫字主要是为了区分与别的艺术的不同,斫不能写成雕琢的琢,与琢不同。斫琴不单是木工的艺术,还得懂的乐理,还得懂得区划颜料、配方等等。这要区分开来斫琴需要精挑细斫,要有细心,有耐心。现在很多年轻人,包括我的很多学生,他们都斫不下去,因为他们没耐心,没细心去斫琴。
中国网:古琴的用料还有制作方面肯定有非常多的讲究,能跟我们大致介绍一下吗?
张思梅:斫琴的用料一般是用福建的老房子拆下来的料,因为房子拆下来的料不变形,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这个松透容易出来。中国做斫琴的材料一般都是从福建、安徽这一带引进的。我们面板主要是用梧桐木还有老杉木,几百年至上千年的老杉木。底板用的是梓木,梓木也是从闽北、闽东这一带引进的比较多,全国各地大部分都是从这里拿的木材,我们这里的木材是最好的。
中国网:古琴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司在古琴技艺的传承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张思梅:参加这次文博会,我们的第一个理念就是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第二个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文化,古琴也是国学中的一类。让大家更深刻的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作坊的工艺水平、艺术、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