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杭州马拉松盛世空前,参赛人员首次突破3万人,每位参赛者都在杭马的舞台上收获良多,友谊、爱情、感动、欢乐共同交织出属于杭马的独特韵味。而在这些繁花似锦的背后,近千余名志愿者的身影不能忽视。
李倩今年20岁,就读于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对于杭马的志愿者工作,她这样评价,“忙碌又快乐。”
凌晨3点,李倩在按掉两次闹钟后,火速起床。由于学校地处下沙高教园区,为了按时来到黄龙体育中心,李倩和同学们必须在3点50分乘坐学校统一的大巴前往市区。在车上随便吃了几口面包后,李倩来到目的地。紧接着便是最后一次开短会,组长老师以小组的形式明确各自分工,为的是让每一位志愿者都能十分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
像这样的会议李倩记不清是第几次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届杭马,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工作早就开始,李倩是自愿报名的,有过毅行大会志愿者服务经验的她,顺理成章成为了杭马三十年的一份子。她的工作是帮助裁判组记录每位选手的名次,并将完赛选手带到下一个指定点。工作看似不难,但却忙得一上午都没喝过一口水。“虽然有明确的分工,但这身志愿者服在身上,就会不时有人来询问和求助。”李倩说,只要能帮到更多参赛者,自己累点也是值得的。
与李倩不同,来自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健康学院的林家强以“体力活”为主。“体育专业的学生嘛,有的是力气。”满头汗珠的林家强丝毫没有半点怨言,说话之余,又被招呼去做“人墙”了。
大赛裁判组的竺晓华担任杭马裁判超过了十个年头,谈起志愿者对杭马的作用,他只用了一个词:“至关重要”。无论是协助裁判还是服务参赛者,志愿者承包了大多脏活累活,却往往唱不了主角。
像李倩和林家强一样的志愿者本次杭马有近一千人,在现场服务的时间大多超过10个小时,他们有来自大学,也有来自社区,虽然被分在信息组、存衣组、赛道组、医疗组、检录组等不同工作小组,做着不同的工作,但有一样东西他们是共通的——热情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