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等了10年,扬州邗江区槐泗镇的老崔当年种下的120亩意杨林,最近终于可以砍了卖,就在这时候,镇政府拦住他砍树的斧头。
肖胡村毗邻大运河和在建的扬州沿湖大道。10年前,老崔与村里签订土地租赁协议,种植经济林木。10年后,百亩意杨成林成景,成为许多野生鸟类栖息的家园。眼看着年底租赁期满,老崔决定向林业部门申请砍伐证,镇里却表示,“这片林木坚决要保住,树一棵也不能砍。”随后,镇政府与他协商,斥资数十万元回购这片意杨林。
“近年来,我们对9公里沿大运河岸线地区林木采取‘只增不减’的政策,目的就是保护江淮生态大走廊沿线的生态环境。”槐泗镇党委书记陈德康说,当地通过涵养生态、呵护原貌,淘汰落后产能,整治农村环境,打造现代水系,在52平方公里范围内拉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大红线”。
由于置身“七河八岛”,扬州市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最为集中、生态红线最为密集的区域,对生态环境保护几乎到了近乎严苛的地步。“在邵伯湖、大运河岸线,坚决不卖一寸土地,让每条河流都成为清水活水的典范。”槐泗镇镇长孙德彪介绍,运河以西段境内,共有10多条支流,与湖河活水连通。如今邗江港“一河两岸”风光带已形成,成为扬州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陈洁 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