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陈登辉
记者获悉,保监会首次明确指出,将对涉嫌违规向社会公众“承诺赔偿给付责任”、诱导公众产生赔付预期等非法从事保险业务的网络互助平台进行调查取证,而且一经查实,将坚决取缔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部分平台借公益之名卖保险
记者了解到,其实所谓的网络互助平台,类似于一个虚拟社区,消费者缴纳费用后就能成为社区中的一员,而一旦成员之中有人遇到重疾或者意外等困难,社区就会利用其他成员缴纳的费用,或者向社区成员“众筹”一些费用,去帮助需要的人。
这些看似是公益的民间共济行为,保监会为何要出手管控呢?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平台公开承诺责任保障,公开宣称足额赔付和提取准备金,向公众收取费用并积累资金,将互助计划与保险产品进行挂钩和比较,发布误导或虚假宣传,以上行为已涉嫌向社会公众‘承诺赔偿给付责任’,属于非法实际或变相从事保险业务,我们将依法予以查处。”
被保监会点名后,“水滴互助”平台隔日即通过微信公众号回应:已注明水滴互助不是保险,而是会员之间互帮互助的公益行动,一人患病,众人均摊。并在公约中表明,加入互助计划的本质,是向互助计划中随机发生的符合互助条件的会员单向的赠与行为,不能预期获得确定的风险保障回报。
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对于这些网络互助平台,真的只是改改宣传方式、玩玩文字游戏就没问题了么?
对此,保监会表示,网络互助计划公开向社会公众进行“投入少量资金即可获得高额保障”的误导宣传,诱导社会公众产生获取高额保障的刚性赔付预期。但实际上其未基于保险精算进行风险定价和费率厘定,没有科学提取责任准备金,也没有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在赔偿给付能力和财务稳定性方面没有充分保证,难以实现持续运营。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平台自身并不承担给付责任,无法保证兑现承诺赔付的金额。同时消费者还可能面临个人隐私泄露、纠纷争议难以解决等风险。
此外,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络互助平台并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及相应风险控制能力,其资金风险、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难以管控。特别是目前部分网络互助平台通过各种商业营销手段,迅速积累大量会员,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外溢风险不容忽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