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世宸
近年来,山东临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质量强县”为引领,靠标准、品牌“两马并驾”,创业、创新、创信、创牌“四轮驱动”,激发企业提升新动能,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有力地提高了企业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推进了“临朐制造”到“临朐创造”的转型跨越发展。
企业生存标准先行
今年4月,第三届中国国际门窗幕墙博览会在临朐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40余家铝型材领军品牌“同台唱戏”,山东华建铝业的高端节能环保产品备受关注,订单也随之大幅增加。近年来,山东华建铝业主导参与《铝及铝合金术语》等11项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与国外高水平产品相接轨,成为全国建筑型材十强企业。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在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指导推动下,标准化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了基础支撑引导作用,使产品始终处于国内外同行业最高端、最前沿。
而这只是临朐县市场监管局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大力推动“标准制胜”战略实施的一个案例。该局立足县内铝合金型材、磁电设备、密封胶、食品加工等产业优势,大力开展对标、达标、创标活动,发挥标准对产品质量提升引领作用。企业产品标准登记备案和登记制度取消后,全面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督导企业主动公开产品执行标准,供公众查询监督,进一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积极动员组织企业申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扩大主导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覆盖面,使国家、行业标准更多地反映出临朐主导产业的技术优势特点,掌握产业发展话语权和市场竞争主动权,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加大国际标准跟踪力度,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加大国际标准评估转化力度,有条件的“拿进来”,实现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助推临朐产品“走出去”,提升“临朐创造”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力。今年,该局指导全县92家企业在产品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上声明公示企业标准120项,7家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7项,3家企业成功创建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6家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全面建立起符合县域产业发展实际覆盖重点工业领域和战略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体系。
质量决胜品牌立企
“品牌战略实施大大提升我们公司在业内知名度,有力地推进了产品质量稳定提升,使公司成为国内磁电行业名副其实的领军企业,进而带动了全县的磁电产业占据国内外市场的制高点。”山东华特磁电董事长王兆连介绍到。
商标品牌是企业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品质量是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近年来,临朐县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行质量品牌提升工程,突出“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临朐”发展思路,根据名牌产品的评价体系,对辖区内规模企业、主导产品进行全面对比分析,按照梯次创建思路,分类别、分层次建立品牌培育库,确立“储备一批、争创一批、培育一批”的发展思路,突出环保科技、机械装备制造、节能材料等产业领域,大力培育“名、优、特、新”品牌,扶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高新企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截至目前,该县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5件,省长质量奖1件,市长质量奖3件,山东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35件,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7件,创牌总量居全市第二位。同时,该局以国际商标注册为助推器,加大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宣传推介力度,支持企业海外注册马德里商标13件,企业商标品牌意识和海外商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显著提升。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有27家企业产品借助电商大平台网上展示、金融交易、物流服务,线上线下结合,为企业线下产品提供异国异地体验场所,在国内外树立起“临朐创造”质量品牌形象。
诚信建设正本清源
去年10月1日,临朐县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改革,下放13项登记权力事项,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性成本,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2016年,该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504户,同比增长17.8 %。在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同时,监管风险不断上升,该局坚持“宽进严管、放管结合”,以企业信用监管为核心,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公示、归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完善企业信用约束机制。按照国务院《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要求,大力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自觉履行年报公示义务。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6181户企业、24741户个体、16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年报公示,公示率在95%以上。按照“谁登记、谁抽查、谁公示”原则,对年报信息公示情况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把未年报和抽查发现问题的410户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同时抄告银行、税务、国土等部门,对失信主体在经营、投融资、出入境、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或禁止,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实行市场禁入制度,实现“一处受罚,处处受限”。
同时,该局深入开展产品质量打假治违“清源”“利剑”行动,加大稽查执法办案力度,围绕县内重点产品,与品牌企业联合开展打假保名优行动,创新实施“诉转案”机制,实现行政调解与行政处罚的有效衔接,全力为名优品牌产品保驾护航。今年先后对26家产品抽检不合格、涉案涉诉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进一步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选,支持23家省级以上“守重”企业利用股权、商标权质押和动产抵押助企融资7.2亿元,被担保债权15.9亿元,切实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