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昨天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通过了网络安全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关于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关于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对外贸易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此外,会议还经表决通过了人事任免事项。香港基本法
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通过
基本法原文
第一百零四条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各级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权威解读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来,总有一些人挑战“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故意曲解基本法。
针对香港立法会选举和宣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争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宪法和基本法的规定,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对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符合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立法原意和法律原则。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飞
人事任免
三部委“掌门”换人
国家安全部
免去耿惠昌的国家安全部部长职务,任命陈文清为国家安全部部长。
陈文清成为继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之后,国务院现任第二位“60后”部长。陈文清历任四川省国安厅厅长,四川省检察院检察长,福建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中纪委副书记等职。
民政部
免去李立国的民政部部长职务,任命黄树贤为民政部部长,免去其监察部部长职务。
黄树贤是一名“打虎老将”,27年纪检工作经历中曾查办多起大案。黄树贤历任江苏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等职。
财政部
免去楼继伟的财政部部长职务,任命肖捷为财政部部长。
现年59岁的肖捷,是财经专业科班出身,曾在财政部工作23年,后任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国家税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国务院副秘书长等职。
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昨天获得通过,该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明确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打击网络诈骗。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的原则、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进一步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规则等。
今年以来,徐玉玉案等一系列电信网络诈骗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网络安全法如何从立法层面上回应公众关切,遏制网络诈骗的蔓延?
如何规范
个人信息收集行为
网络诈骗的源头,首先是收集个人信息门槛很低,网上购物、发邮件、买房、求学等行为会不经意“出卖”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
法律规定
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专家解读
法律中的一个亮点是强调了收集个人信息的边界,“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比如地图导航软件需要用户的物理位置,这是功能性要求,可以满足;但如果要用户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就属于不必要了。——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
如何斩断信息买卖利益链
个人身份证号码、住址、电话、车牌号等信息在网上兜售,有些甚至几毛钱一条……
法律规定
第四十四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专家解读
针对徐玉玉案这类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草案在三审时加入了不得设立用于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信群组,不得利用网络发布涉及实施诈骗等内容。——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
个人信息泄露
今后如何补救
刚登记房屋业主信息,各种租房、装修等电话随即而至;网上平台购买机票、商品,下单付款后就收到改签、取消等诈骗短信……
法律规定
第四十二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专家解读
网络安全法中首次明确个人信息数据泄露通知制度,使当前个人信息泄露无法彻底杜绝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告知可能受到影响的用户,增强用户对相关诈骗行为的警惕性。这也将倒逼相关机构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降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周汉华
对网络诈骗如何溯源追责
一位基层公安办案人员介绍,电信诈骗类案件通常会出现涉案金额大、认定金额低的情况,难以做到罪刑相等。
法律规定
第六十四条规定,网络运营者、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侵害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专家解读
网络安全法对哪些网络行为应当受到处罚进行了规范,尤其是强调了网络运营者等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主体责任”,除了罚款,关闭网站、吊销执照的威慑力更大。——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
(据新华社电、《新京报》、《东方早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