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星期五

留不住的技艺 抹不去的活力(图)

来源:新民网 编辑:林峰峰

不久前,在天津美术馆展出的“唤醒城市的记忆——天津美术馆藏20世纪80年代摄影作品展”上,记者看到这样一幅老照片,1982年,天津北辰百货商店,售货员正在销售店内琳琅满目的日用品,草帽、席子、布鞋等传统手工制品一应俱全,当时的这些东西,对于刚刚步入改革开放初期的老百姓来说,都是生活必需品,也正是这些东西,承载了当时人们许许多多挥之不去的幸福记忆。

30余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到当时照片中人物,更难找到当时盛销一时的传统手工农产品。是什么原因让手工布鞋、手工芦席、手工粉条、虎头枕这样的农村传统手工制品悄然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农村的这些“老手艺”又该何去何从?

走访

民间藏绝活

某知名中药品牌有这样一句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也就是说,炮制的工艺无论有多繁琐,制作的原料无论有多昂贵,都不能偷工掺假,都要能经得起检验。其实这句话放在传统手工农产品的制作工艺上也是十分贴切。

日前,记者来到津郊,寻找老手艺的传承人,了解制作技艺。采访中,记者发现,像柳编、草编的提篮、箩筐、草席、草帽及手工布鞋、手工粉条、小磨香油,这些过去家家户户都经常用到、吃到的物件和食品,其制作工艺也相当复杂。就拿手工粉条来说,从红薯最后变成粉条就得有制粉、熬芡、和面、漏粉、洗粉、捣粉、冷却、晾晒、捆扎等二十几道工序。位于蓟州区桑梓镇的顾庄子村因盛产红薯而有着悠久的手工加工粉条历史。日前,记者来到这个村子,虽然进入深秋,天气已有些寒凉,但在制粉高手李生大爷的小院儿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年过花甲的他正指导着四位男村民喊着号子搋淀子,仅这道工序就需要一个多小时。妇女们则手脚麻利地捣粉、晾粉。李大爷告诉记者,搋淀子也叫和面,这个时候要三四个壮年同时上手,围着大盆用胳膊不停地搋面粉,面和得越均匀漏出来的粉条就越筋道。面和好后,就是最关键的漏粉,只见一位师傅操起葫芦瓢,将面放在里面,用力上下甩动,一根根粉条便缓缓地从漏勺中落入锅内,这个环节师傅手劲一定要大、用力要均。待粉条从锅底浮起,就要立即挑起,经过冷水冷却后,挽好剪齐搭在木棍上晾干定型。“咱们做的这粉条原料是纯正的红薯淀粉,啥都不加,纯绿色。”李大爷自豪地介绍说。

在静海区团泊镇团泊村村民倪文双大姐的家里,记者看到架子上摆放着花样繁多的草编手提袋、草编花瓶、草编糖果盒等,细看之下,上面还编有花朵、鱼、鹰、凤凰等图案,款式也很独特,有的小巧精致,有的大气时尚。“虽然这些物件不起眼,可它饱含着我的技艺。”倪大姐告诉记者,年近五十的她从十几岁就跟着老师傅学习用草编织生活用品,那时物资短缺,学会这门技艺很重要,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家里需要的东西都能买到,但作为自己的爱好,倪大姐不仅始终没放弃手里的技术,还在村子里组织了一个妇女编织队,无偿向大家传授编织技艺,并为产品去跑销路。

话语间,倪大姐向记者展示起来。只见一根根细软的草在她熟练的摆弄下,上下翻腾,不一会儿,一顶草帽儿便有了雏形。倪大姐告诉记者,编织一顶普通的平纹草帽需十几道工序,要编上一天才能完成,要是再在上面编些图案,则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倪大姐说,编织用的是马绊草,这种草必须在每年芒种之前的十天去地里割,割回来后,再去皮儿,打磨,分割成一截截小段儿保存起来,用之前还要在水里浸泡会儿。“别小看这门手艺,这里头也有不少学问呢。”倪大姐乐在其中。

把脉

手造“曲高和寡”

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李治邦认为:造成农村传统手工制品困境的原因不是单是从消费者、生产者两个方面就能够简单解释的。通过仔细观察,会发现,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才是根本原因。

从供给侧情况看,由于一些传统手工农产品受原料收获季节、生产制造周期等的影响,很难保障一年四季都可以充足供应。同时,受传统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经营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很多手工农产品无法实现大规模、流水化作业生产,这样一来,自然供给显得十分乏力。

从需求侧情况看,不难发现,随着老百姓生活的日益改善,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市场上的商品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传统手工农产品的替代品,比如说不锈钢、塑料的容器,皮、革的平底鞋,从使用价值上看和柳编的盘子、篮子,手工布鞋没有什么区别,习惯于快节奏生活的老百姓,在选择商品过程中,更多的只会关注好不好吃、可不可用,对于是不是手工制作早已显得无足轻重,甚至有人还会把标注有“手工制”字样的产品看成是卖高价的“噱头”。

从营销模式看,传统手工农产品的销售模式也很有局限性,主要是依靠合作社的统购统销、旅游摊点销售等传统营销手段,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面对当下电商、微商等新兴销售模式的强烈冲击,这种过分依赖传统渠道的销售就显得十分落后。从这些市场构成要素看,我们不难发现,供给乏力、需求减少、营销方式落后,无疑让我们的手工农产品迷失了方向。

123下一页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