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KKR和鼎晖的失利对赌让现代牧业付出了沉重代价,但原料奶料峭的市场局面更让养殖企业没有喘息的机会。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现代牧业、西部牧业、原生态牧业等大型养殖企业生存状况都不够乐观,一季度最高跌幅甚至超过了300%。面对进口廉价大包粉的严重冲击,原料奶无处供应、成本急速上升的窘迫如果得不到缓解,奶牛养殖业或许将成为第二个大豆产业。
行业阴云密布
上半年亏损4亿元,现代牧业将亏损的主要原因锁定在进口大包粉身上。的确,对于乳制品企业来说,与其收购成本颇高的鲜牛奶,不如以廉价的大包粉作为原料获取更多利润。下游市场的不买账迫使国内最大的乳牛畜牧公司及最大的原料奶生产商不得不像散户奶农一样倒奶杀牛。
现代牧业的巨亏一方面来自管理层在与私募基金KKR、鼎晖之间对赌协议的错误选择,更为严重的是整个奶牛养殖行业受到进口大包粉、复原乳大量涌入的冲击,奶价回升得到支援,奶农生存空间不断遭到挤压。
除了现代牧业,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西部牧业今年一季度财报同样愁云密布,公司一季度净亏损1300万元,同比跌幅高达330%。西部牧业给出了同样原因:受到国际进口奶粉的低价冲击。原生态牧业溢利也大幅缩水,从2014年的4.19亿元下跌到6617.3万元,跌幅超过80%。中鼎牧业似乎也不够乐观,据相关人士透露,从2015年底开始,一些乳企就开始限量收购原奶,即使收购了也得喷成粉储存起来,很多中小牧场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中鼎牧业尚未出现亏损,但如果原奶收购价格低于3.5元/公斤就将逼近警戒线,目前的收购价格已下探到3.7-3.9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