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星期三

勤学!嘉兴清洁工女儿每晚在电话亭里“借光”苦读

来源:南方网 编辑:张坷

嘉兴市中医院边上,有个电话亭,一到晚上,每当有人路过,都会被这个亭子吸引住。因为里面有个小女孩在读书,而且是风雨无阻。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一个小女孩借光读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这些寒窗苦读的故事。那么,小姑娘为什么要在这里读书,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嘉兴市中医院西侧的一个电话亭里,一个小姑娘在一张椅子上做作业。路过的市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她,就算下雨天,小姑娘也在。

11月3号晚上七点多,小姑娘还是一如既往地在这里读书,行人来来往往,小姑娘目不斜视。

那么,小女孩为什么会一个人在这里呢?记者过去了解情况。小女孩很内向,基本上不讲话。过了一会儿,一个环卫工人走了过来,原来,他是小女孩的爸爸,姓陈。陈师傅说,他和老婆都是环卫工,老家在四川资阳市安岳县。他女儿小陈今年12岁,在嘉兴市区一所民工子弟小学读五年级。每天下午4点多放学,她就会到这里学习,到晚上七点多,等妈妈下班,然后全家人一起回家。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已经两年多了。

环卫工人陈师傅:“家里没人照看,也没人烧饭给她吃,我们住的外面有一条小河,也不放心。”

陈师傅说,电话亭里的条件是简陋了一点,但是至少能挡风遮雨,现在大家都有手机,所以也没人进去打扰,而且这里也是整条街上最亮的地方。为了女儿读书方便,他去讨了一张旧椅子和一个垫子,这里就成了女儿学习的书房。很多行人看到以后,都很同情,给点吃的,甚至还有给钱的。

陈师傅说,让女儿在这里读书,离得近一点,除了自己感觉放心,乘着扫马路休息的时候,还可以辅导一下女儿的功课。

陈师傅小时候家里条件差,虽然成绩好,但是读完五年级就辍学了,后来全靠自学,所以女儿的功课,他一大半都会做。对于女儿的教育,他从不马虎,始终是严格要求。

虽然这个爸爸尽力辅导,孩子也努力在学,但是成绩一直上不去。数学稍微好一点,像语文、科学、英语的成绩,都没及格。小陈也说语文比较难。

虽然干得是最辛苦的体力工作,但是这个爸爸非常懂得文化的重要。

环卫工人陈师傅:“因为农村的孩子只有读书才有出息。跟她说了很多次,叫她好好地读,多读一点书,以后不要像我们打工那么辛苦,要跟她哥哥学。”

哥哥,就是小陈姑娘的亲哥哥,陈师傅的大儿子,今年27岁。陈师傅说,他和老婆1993年就来嘉兴打工,儿子留在老家,一直是丈母娘照看。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都荒废了,但是陈师傅的儿子非常争气,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成绩都是班里前三名。

环卫工人陈师傅:“我这个儿子,很少操心他,他什么事都不想,就是想读书,比如他感冒了,另外叫人去挂号,他在学校里面上课,轮到他到了,他从学校跑过来,看了要马上走。”

儿子最后考上了西南医科大学,毕业后,在四川做了一名外科医生,贫苦农家出了个医生,很不容易。

看到儿子的事业慢慢起步,陈师傅很开心,觉得之前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不过现在,女儿成绩和哥哥相比,真是天差地别。尽管如此,爸爸不怪女儿,反而是他和老婆,觉得有点内疚。

小陈母亲李阿姨:“挣不到钱,在重庆生的她,挣不到钱,去帮那个火锅店,怀孕七个月了,都还在吃火锅,所以生下来全是红疹。针打得太多了,一个月打三四次,感冒就要打吊针,吃药也不行,非要打吊针。”

女儿记性不好,爸爸认为是老婆怀孕的时候营养没有跟上,所以不管走得再远,也要把女儿带在身边。

这一对清洁工夫妻的工资加起来,一个月4500左右,去掉房租和吃饭,其余都攒起来,以后给女儿读书用。

环卫工人陈师傅:“我打算还要在这里待几年,好好地培养我女儿上学,既然她成绩不好,我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培训她,我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就找其他老师或者培训学校这些,也不能放弃她。”

(据嘉兴电视台,原标题《【电话亭里小书房】嘉兴清洁工的女儿每晚在电话亭借光苦读哥哥是医大高材生》,编辑张艺萌)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