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总在秀恩爱的朋友分手了,打来电话求安慰,老同学好久不联系突然说要结婚了,问能不能到场,一个礼拜聚了三次,兄弟又约出去玩……有时候,朋友的盛情也会让我们感到手足无措。
【1】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多年不见的老友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抱着难得一见的欣喜,却发现坐下来除了寒暄不知道从何聊起,道别后又匆匆投入到各自的生活中去;抑或形影不离的闺蜜,每个周末都一起逛街看电影,以至于到最后,不好意思跟她提出想要独处。
对这些交往中的纠结,刚刚转正的销售李媛深有体会,“刚毕业的时候大家经常聚,能缓解压力也有很多乐子,但后来适应了职场,就有点忙不过来了,就想婉拒。”她解释说,“有时候时间上会有冲突,但是都是好朋友,又不好意思说出口。”
的确,“不好意思”是因为我们对朋友的在乎,但殊不知,感情如果总要在这种纠结的选择中消磨,最后温情也会成为负担。“我现在觉得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挺好的,要是大家都能这么想就好了。”李媛说。
我们需要“断舍离”的勇气,和那些带来压力的交往方式说再见。
【2】
人是群居的动物,需要用交流来获取知识、得到肯定、对自身价值进行评估……社交的功能性决定了它具有目的性,朋友之间也难免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在我们眼中造成“对方在显摆”的误会。
信息不对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关于“三观”的深层不对称——我们通常称为“没有共同语言”;还有一方面是浅层不对称,这种情况常发生在久别重逢的老友中间。
李媛所向往的“君子之交”,并不意味着关系淡漠,那种舒适的“距离感”,也不是为躲避朋友而营造出的“疏离感”,而是恰到好处,是岁月静好,也是与世无争,无毒无害。
而对于那些近在咫尺的“高浓度”关系,一首叫做《半糖主义》的流行歌曲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歌词讲述的是关于对待爱情的态度——理智、冷静、清清淡淡,才不会“甜到发腻”,因为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这首歌至今都很受欢迎。
【3】
其实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给彼此留出足够的空间,才能悟出最佳的相处之道。
在现代人的情感模式中,仅有交杯换盏的豪气并不能成就真正的友情,甚至不能维持来往,因为酒精的作用一旦失效,所有人都会意识到自己多么冲动。这也让“饮酒”这种本来很有内涵的社交形式,渐渐演变为“谄媚、伪装、八卦、势利”的代名词,谈酒色变者大有人在。
有些人会选择“酒后吐真言”的方法,催化自己的情绪,弥合相处过程中出现的缝隙,但事实往往是,酒没喝一半,人先醉倒了——预想的聊天变成了“为喝酒而喝酒”,背离了饮酒的初衷。
不过,这种情况只有在喝传统高度酒的时候才会发生。
如果当天你喝的是一款入口柔和、口感轻松的低度酒呢?
无论结果如何,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它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我并没有刻意维系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为了大醉之后假装亲密,现在我们可以坦诚地面对对方。
江小白酒业旗下重庆江记酒庄出品的单纯高粱酒,打破了高粱酒的常规——用35度的清淡型低度酒为人们提供了真正“交心”的机会,它本身的单一高粱原料、朴素的包装、纯手工的生产方式,就是对“简单纯粹”的直接表达。
酒格与人格相似,酒尚且不去彰显,那身在都市里的我们呢?
主打低度清淡、口感轻松的单纯高粱酒,希望人们别那么快就醉,话别那么快就说完,相处不是吃快餐,结账以后就再不回头。毕竟,这个时代已经有太多的物质、太杂的信息、太乱的人心,和太廉价的感情,却缺少一场理智的“君子之交”。
约三五个好友,小聚在街角的老店,一盘花生,几瓶单纯高粱酒,没有互相吹捧,也没有浮夸的炫耀,相信这种氛围下形成的人际关系,拥有更长的保质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