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借助移动互联网,通过微信、QQ、陌陌等社交软件进行的传销活动就是微传销。当传销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无疑传播范围更广,危害性更大,也更具隐蔽性,成为监管的“灰色地带”。
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保守估计“微传销”参与人员在千万人以上,参与金额达数千亿元。那么微传销具体都是怎样进行的?它的危害有多深多广?在互联网迅速渗透和发展的今天,监管部门又该如何转变监管方式呢?
传销在过去总是与限制人身自由,以上课方式“洗脑”、吸引传销成员,以昂贵的产品为媒介等相联。而如今,所谓微商们之间的传销规模更大、范围更广、不确定性也更高。自主创业做微商的严女士偶然进入了一个号称是某流行品牌面膜的代理商群,做起了卖面膜的生意。
严女士说,她之前是通过同学的朋友,加入这个微商群,最开始在朋友圈发了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她从来没有听说过,对方说现在这个产品特别流行,而且用得特别好。面膜,一盒6片,市场价198元。从他们那里拿货的话就比较便宜。
严女士也不傻,怎么会随便相信群里的消息。不过这位微商卖家一直在朋友圈上发着卖东西的支付宝截图,以及有房有车、四处游玩的生活照片,使得严女士越来越心动:“越往后越说得天花乱坠。她说你要是好好做的话,我保证你一个月能赚多少钱。我们这个同行有赚上万(一个月)的,那是最少的,还有半年以后就买保时捷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