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星期一

资本寒冬“未完待续” 10月总投资额下滑三分之二

来源:环球网 编辑:黄正馨

□金证券记者 王雅乐

2016年,火热的资本市场“由夏转冬”,弥漫在中国创业者中的“寒冬”情绪不期而至。去年创业公司大张旗鼓招人、公布融资消息的热闹景象不再,而资金链断裂、裁员、战略收缩等成了新热词。资本寒冬似乎“未完待续”,最新数据显示,10月投资市场再次遇冷,相较9月仍处于下滑趋势,10月总投资金额仅有19.65亿美元,约为9月的1/3。

根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数据显示,2015年10月共发生投资案例219起,在披露金额案例数177起,总投资金额达19.65亿美元,平均投资金额897.42万美元。案例数环比减少35.59%,金额环比减少67.78%。从投资地域上看,北京、上海和广东省位于前三甲,分别完成71、33和27个案例,融资额分别为5.51亿、3.96亿和3.73亿美元。“创业投资‘人傻钱多’的时代已经过去,资本也在恢复理性思维,现在只有好的产品和好的盈利模式才能足以打动投资人。”南京一位创投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市场回归理性后,投资者也变得更为审慎和实际。

虽然如此,10月创投市场仍时有企业获得大额融资。投融界统计数据显示,10月投融资市场共披露240起融资案例,覆盖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企业服务等17个领域,融资总额超30.4亿美元。与9月的267起相比,10月融资案例数环比下降近11%。10月获得融资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文化传媒广告、教育体育培训、企业服务、O2O/IT互联网、医疗保健等领域,其中,互联网金融占比最高,是融资案例数最多的领域。“2016年,互联网金融监管趋严成为行业常态,一系列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风暴呼啸而来,也促使行业健康合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垂直细分市场,仍有不少非常不错的创业机会。”上述人士对《金证券》记者分析。他认为,如果说目前的市场环境正处在一个资本寒冬期的话,只能说仅仅是一些人的资本寒冬。“‘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激发了人们的创造热情,那些盲目入场但缺少明确的经营思路和盈利模式的投机者,缺少创新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选手,还有那些只谈情怀缺少盈利模式的理想主义者,都将在寒冬中加速死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