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梅
陕西省质监局计划3个月的“双百”活动,实际延长进行了7个月。10个进企大组,联合直属单位23支技术服务保障队,进企399人次、用时197个工作日。
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37个,实实在在破解了一些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陕西追赶超越目标献计献策。
“双百”活动的开展,让质监人员切身感受到企业寻找科学方法实现质量提升的强烈愿望。
西安三花良治电器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个智能马桶盖生产企业,他们提出“一个智能马桶盖涉及371个零部件,但产业链不配套,给生产造成影响。准备筹建智能洁身产业园,能否帮助申请建设国家级检测中心。”
西安标准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在德国设立了独立的研发机构,研制面向中高端市场的超声粘合机,国外市场供不应求。但在与国内产品竞争中发现,国内产品价格低的原因是零部件的材质导致的,能否通过标准化的手段对材质选用进行规定,既维护了公平,也有利于树立国产缝纫机的品牌形象。”
同时,触发质监人员深入思考和实践,实现了职能服务的大胆探索。
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质量服务轻松进企、轻装进企。
10位局级领导带队,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形成了帮扶企业的最强阵容。一把手乔军躬身力行,先后深入14家企业调研、了解实情,进车间、到班组;进实验室,到检验台。既与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中层干部座谈,也同实验室检验人员、车间工人交流,婉拒了企业一次次即使是便餐的接待。
陕西质监人转变了作风,放下了架子,甘当起学生,虚心听取意见、了解情况。这些举动亲和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把“双百”活动作为“两学一做”的具体实践,树立起质监人良好形象。不仅企业连连称道,也在感染、感动着质监系统内部的所有人员。
“让我们由以前坐在办公室定方案,变成到结合企业实际,制定解决方案,更有针对性。企业也非常欢迎!”、“感受到企业急切需要我们在质量提升方面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双百’活动是送理念、送方法、送思想,开拓视野、启迪智慧、解放思想、求真务实行为,是解惑释疑真帮真扶的精准施策行动。”
“双百”活动的开展,也增强了质监“放管服”改革的紧迫感,进一步凸显质监职能的有效性。质监人切实感受到了工作体制机制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技术机构在帮扶过程中看到了市场发展的需求,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看到了差距、找到了方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对此,西北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导白永秀告诉记者,深入企业,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陕西质监局在转职能、转作风上树立了政府部门良好形象。他们发挥职能作用帮扶企业,将对社会、企业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产生良好的作用。一是了解陕西品牌供给情况,知道品牌供给优势与劣势,更好推进陕西产业结构转型;二是了解品牌供给的增长点,积极采取措施与政策,培育具有增长潜力的品牌,推进陕西产业升级;三是引导陕西特色产品做大做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